坐望敬亭 作品
第364章 中國文學要走出自己的路(第3頁)
高洪波寫《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注入了自己的全部熱情,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熱烈飽滿的情感,充滿了感染力。
如果說《文化的根》是以其獨到的觀點、見解來俘獲讀者的話,那麼《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就是以它炙熱的情感贏得讀者喜愛的,閱讀這篇文章,讀者的最大感受是有一種參與和見證歷史進程的成就感,這樣的感覺很難讓人抗拒。
這兩篇文章發表在同一期刊物上,一個用觀點來瓦解讀者們的理智,一個用情感來攻陷讀者們的情感。
兩者相輔相成,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助推著“尋根文學”這股熱潮走向更加火熱的局面,成為1984年開年後最為火熱的文化現象。
燕郊的昌平,中國政法大學。
去年畢業後,陶玉墨和查海升都被分到了政法大學的昌平校區,負責校愛國衛生委員會和校刊的工作。
查海升愛好寫詩,對於校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不僅協助團委辦起了政法大學的第一份詩刊,還與國內多所大學的學生組織、刊物和詩人建立了聯繫。
見他熱情這麼高,陶玉墨不爭不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校愛國衛生委員會的事務上。
開學半個多月,陶玉墨應付了一波學校的校內檢查,又應付完了教育部的一波檢查,今天她總算有時間摸摸魚了。
她坐在辦公室,閒來無事翻起了查海升桌頭擺的雜誌。
查海升負責校刊,這些雜誌都是利用職務之便公款購買的。
《外國文學動態》《外國文學》《詩刊》《國外社會科學》《世界文學》……
“這個小查真是的,淨搞一些這麼生澀的東西,誰願意看?”
陶玉墨口中嫌棄,手上卻一直在翻著雜誌。
她正自顧自的嘟囔著,查海升走進了辦公室,他身後還跟著個穿港衫和直筒褲,留著三七分頭的青年。
青年戴了一副眼鏡,明明是有些文氣的長相,可無論打扮還是說話都透著一股故作灑脫豪爽的姿態,略顯做作。
他和查海升從進屋就一直在聊天,透過兩人的聊天內容,陶玉墨也大概知道了眼鏡青年的身份。
胡東是四川人,現在在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的學生,和查海升屬於筆友,這次來燕京是為了取查海升的一部詩作《亞洲銅》拿到他們的學生刊物上去發表。
這大半年時間,因為負責校刊和詩刊,查海升接觸了許多詩歌圈子裡的人物,辦公室來來往往的人也多了。
對於其中的大部分人,陶玉墨並不感冒,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了姐姐和姐夫的影響,心目中早已沒有了對於作家和詩人的濾鏡,看他們這些人的視角也變得很務實。
在陶玉墨看來,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都有著偏激、敏感又自大的性格特徵,很難讓人喜歡。
今天來的這位努力讓自己透出一股英豪之氣,但跟自身的長相與氣質實在是不相符,讓人感覺很是彆扭。
胡冬與查海升開懷的聊了許久,聲音洪亮,吵的陶玉墨都沒辦法安心看書。
她聽著胡冬跟查海升的聊天,眉頭皺的越來越緊。
在胡冬的嘴裡,除了聊詩,最多的話題就是酒和女人,時不時還要鑽出來點葷段子。
胡冬畢竟是查海升的客人,陶玉墨即便心中厭惡,也不想跟同學兼同事鬧僵,因此她選擇了躲清靜,看著快到午飯時間了,便起身去了食堂。
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剛坐下沒幾分鐘,查海升和胡冬也出現在了食堂,而且就坐在與她相隔一張桌子的位子。
如果說《文化的根》是以其獨到的觀點、見解來俘獲讀者的話,那麼《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就是以它炙熱的情感贏得讀者喜愛的,閱讀這篇文章,讀者的最大感受是有一種參與和見證歷史進程的成就感,這樣的感覺很難讓人抗拒。
這兩篇文章發表在同一期刊物上,一個用觀點來瓦解讀者們的理智,一個用情感來攻陷讀者們的情感。
兩者相輔相成,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助推著“尋根文學”這股熱潮走向更加火熱的局面,成為1984年開年後最為火熱的文化現象。
燕郊的昌平,中國政法大學。
去年畢業後,陶玉墨和查海升都被分到了政法大學的昌平校區,負責校愛國衛生委員會和校刊的工作。
查海升愛好寫詩,對於校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不僅協助團委辦起了政法大學的第一份詩刊,還與國內多所大學的學生組織、刊物和詩人建立了聯繫。
見他熱情這麼高,陶玉墨不爭不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校愛國衛生委員會的事務上。
開學半個多月,陶玉墨應付了一波學校的校內檢查,又應付完了教育部的一波檢查,今天她總算有時間摸摸魚了。
她坐在辦公室,閒來無事翻起了查海升桌頭擺的雜誌。
查海升負責校刊,這些雜誌都是利用職務之便公款購買的。
《外國文學動態》《外國文學》《詩刊》《國外社會科學》《世界文學》……
“這個小查真是的,淨搞一些這麼生澀的東西,誰願意看?”
陶玉墨口中嫌棄,手上卻一直在翻著雜誌。
她正自顧自的嘟囔著,查海升走進了辦公室,他身後還跟著個穿港衫和直筒褲,留著三七分頭的青年。
青年戴了一副眼鏡,明明是有些文氣的長相,可無論打扮還是說話都透著一股故作灑脫豪爽的姿態,略顯做作。
他和查海升從進屋就一直在聊天,透過兩人的聊天內容,陶玉墨也大概知道了眼鏡青年的身份。
胡東是四川人,現在在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的學生,和查海升屬於筆友,這次來燕京是為了取查海升的一部詩作《亞洲銅》拿到他們的學生刊物上去發表。
這大半年時間,因為負責校刊和詩刊,查海升接觸了許多詩歌圈子裡的人物,辦公室來來往往的人也多了。
對於其中的大部分人,陶玉墨並不感冒,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了姐姐和姐夫的影響,心目中早已沒有了對於作家和詩人的濾鏡,看他們這些人的視角也變得很務實。
在陶玉墨看來,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都有著偏激、敏感又自大的性格特徵,很難讓人喜歡。
今天來的這位努力讓自己透出一股英豪之氣,但跟自身的長相與氣質實在是不相符,讓人感覺很是彆扭。
胡冬與查海升開懷的聊了許久,聲音洪亮,吵的陶玉墨都沒辦法安心看書。
她聽著胡冬跟查海升的聊天,眉頭皺的越來越緊。
在胡冬的嘴裡,除了聊詩,最多的話題就是酒和女人,時不時還要鑽出來點葷段子。
胡冬畢竟是查海升的客人,陶玉墨即便心中厭惡,也不想跟同學兼同事鬧僵,因此她選擇了躲清靜,看著快到午飯時間了,便起身去了食堂。
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剛坐下沒幾分鐘,查海升和胡冬也出現在了食堂,而且就坐在與她相隔一張桌子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