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23章 只配大口吃肉(第2頁)
又過了一日是週末,林朝陽帶著陶玉書前往李翰祥家參加聚會。
這場聚會與上次不同,上次是李翰祥為《垂簾聽政》舉辦的慶功宴,而這次則是李翰祥專門為林朝陽籌備的歡迎會,他為此特地叫來了影壇的諸多好友。
胡金銓、嶽華、蔡瀾、狄龍、許觀文……
林朝陽夫妻倆初進門,光是李翰祥介紹一圈熟人朋友,便讓陶玉書有些眼花繚亂,林朝陽倒是面色如常的與這些人一一微笑寒暄。
主要是因為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對林朝陽來說都是熟臉,後世哪怕是沒看過他們參與的作品,也是聽過名字的。
今天的聚會來了十多位,都可以說是李翰祥身邊最信任的朋友,而且這幫人在香江影視行業各個名聲不俗,能把他們聚到一起,足可見李翰祥今天的誠意了。
李翰祥外號李黑,性格豪放,與這些朋友們相處時也不拘小節,今天這些人裡大多數都是跟林朝陽第一次見面。
他給雙方介紹一番後,又講起了與在場諸人的淵源。
胡金銓是李翰祥的結拜義弟,林朝陽看過他執導的《龍門客棧》(非《新龍門客棧》)《俠女》。
嶽華和狄龍都是演武俠片出身,嶽華演的《大醉俠》堪稱經典,狄龍的代表作就更多了。
蔡瀾是作家、美食家,早年在邵氏工作,在李翰祥的劇組幫過忙。
許觀文則是靠著李翰祥執導的《大軍閥》起家的……
一番細數過往,大家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少。
嶽華是林朝陽的書迷,他雖是在香江成名,但實際上卻是生於滬上,長於廣州,而且私下很愛讀書。
後世李翰祥將鄧友枚的小說《煙壺》拍成電影,就是嶽華給他介紹的小說。
林朝陽至今在香江出版了《梵高之死》《闖關東》和《棋聖》三部小說,嶽華都買來看過。
因此見到林朝陽後,他表現的十分殷勤,拉著林朝陽聊了好一會兒,頗有點粉絲見偶像的感覺。
聊完了自己對於林朝陽幾部小說的感受,嶽華又關心起林朝陽的新作。
“不知您新作有沒有規劃?何時能讓我們這些讀者一睹為快?”
林朝陽笑著回道:“前年年末寫完《闖關東》,休息了一年多。現在新作正在寫,快的話應該一兩個月能寫完,至於出版,肯定是要再推後一些時間的。”
嶽華聞言立刻喜笑顏開,“那可太好了。”
然後本著對內地文壇的好奇,嶽華又跟林朝陽打探起了一些他所喜愛的作家,幾乎全都是林朝陽身邊的熟人。
“鄧友枚我們前些天才見過。”
“姚雪垠見過兩面,我記得是82年茅盾文學獎的時候。”
“吳祖緗是我岳父家的鄰居,早幾年他還教了我不少東西。老先生擱筆多年了……是很可惜。”
“巴金我倒是見過,不過不熟,他女兒李小琳以前編審過我的小說。”
……
嶽華拉著林朝陽聊的時候,其他人也在各自聊著天,但對於他都是格外關注。
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較為老牌的電影人,大多數人都有內地生長的背景,平時聚在一起聊天,講的也是國語居多,對林朝陽這個內地作家都很歡迎。
大家也都知道,李翰祥今天組織這麼一場聚會,為的就是林朝陽。
林朝陽和嶽華口中所聊的內地文學名家,其中有很多都是成名於建國前,在場不少人都是聽說過的。
聽著林朝陽如數家珍一般談論著內地文壇的人物,大家都有些驚訝於以他的年紀竟然有如此廣博的人脈。
嶽華見獵心喜,拉著林朝陽聊起來沒完,李翰祥藉著林朝陽喝水的功夫,插話道:
“朝陽現在不僅在內地的名氣是極大的,現在連在香江和灣島也有不小的名氣了。”
林朝陽連忙謙虛了兩句,又說道:“我在灣島可沒有什麼好名聲!”
這場聚會與上次不同,上次是李翰祥為《垂簾聽政》舉辦的慶功宴,而這次則是李翰祥專門為林朝陽籌備的歡迎會,他為此特地叫來了影壇的諸多好友。
胡金銓、嶽華、蔡瀾、狄龍、許觀文……
林朝陽夫妻倆初進門,光是李翰祥介紹一圈熟人朋友,便讓陶玉書有些眼花繚亂,林朝陽倒是面色如常的與這些人一一微笑寒暄。
主要是因為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對林朝陽來說都是熟臉,後世哪怕是沒看過他們參與的作品,也是聽過名字的。
今天的聚會來了十多位,都可以說是李翰祥身邊最信任的朋友,而且這幫人在香江影視行業各個名聲不俗,能把他們聚到一起,足可見李翰祥今天的誠意了。
李翰祥外號李黑,性格豪放,與這些朋友們相處時也不拘小節,今天這些人裡大多數都是跟林朝陽第一次見面。
他給雙方介紹一番後,又講起了與在場諸人的淵源。
胡金銓是李翰祥的結拜義弟,林朝陽看過他執導的《龍門客棧》(非《新龍門客棧》)《俠女》。
嶽華和狄龍都是演武俠片出身,嶽華演的《大醉俠》堪稱經典,狄龍的代表作就更多了。
蔡瀾是作家、美食家,早年在邵氏工作,在李翰祥的劇組幫過忙。
許觀文則是靠著李翰祥執導的《大軍閥》起家的……
一番細數過往,大家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少。
嶽華是林朝陽的書迷,他雖是在香江成名,但實際上卻是生於滬上,長於廣州,而且私下很愛讀書。
後世李翰祥將鄧友枚的小說《煙壺》拍成電影,就是嶽華給他介紹的小說。
林朝陽至今在香江出版了《梵高之死》《闖關東》和《棋聖》三部小說,嶽華都買來看過。
因此見到林朝陽後,他表現的十分殷勤,拉著林朝陽聊了好一會兒,頗有點粉絲見偶像的感覺。
聊完了自己對於林朝陽幾部小說的感受,嶽華又關心起林朝陽的新作。
“不知您新作有沒有規劃?何時能讓我們這些讀者一睹為快?”
林朝陽笑著回道:“前年年末寫完《闖關東》,休息了一年多。現在新作正在寫,快的話應該一兩個月能寫完,至於出版,肯定是要再推後一些時間的。”
嶽華聞言立刻喜笑顏開,“那可太好了。”
然後本著對內地文壇的好奇,嶽華又跟林朝陽打探起了一些他所喜愛的作家,幾乎全都是林朝陽身邊的熟人。
“鄧友枚我們前些天才見過。”
“姚雪垠見過兩面,我記得是82年茅盾文學獎的時候。”
“吳祖緗是我岳父家的鄰居,早幾年他還教了我不少東西。老先生擱筆多年了……是很可惜。”
“巴金我倒是見過,不過不熟,他女兒李小琳以前編審過我的小說。”
……
嶽華拉著林朝陽聊的時候,其他人也在各自聊著天,但對於他都是格外關注。
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較為老牌的電影人,大多數人都有內地生長的背景,平時聚在一起聊天,講的也是國語居多,對林朝陽這個內地作家都很歡迎。
大家也都知道,李翰祥今天組織這麼一場聚會,為的就是林朝陽。
林朝陽和嶽華口中所聊的內地文學名家,其中有很多都是成名於建國前,在場不少人都是聽說過的。
聽著林朝陽如數家珍一般談論著內地文壇的人物,大家都有些驚訝於以他的年紀竟然有如此廣博的人脈。
嶽華見獵心喜,拉著林朝陽聊起來沒完,李翰祥藉著林朝陽喝水的功夫,插話道:
“朝陽現在不僅在內地的名氣是極大的,現在連在香江和灣島也有不小的名氣了。”
林朝陽連忙謙虛了兩句,又說道:“我在灣島可沒有什麼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