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66章 徹頭徹尾的殘酷(第2頁)
在1986年之前香江有四家證券交易所,分別是香江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
四家證券交易所均是在二戰之後先後成立的,好處是推動了證券交易的本地化,為香江本土企業上市集資拓寬了途徑,吸引了主動投資人入市。
但壞處也很明顯,四家交易所四會並存,各自為戰,加上證券條例不健全、監管不力,形成了不良競爭。
這些年來香江證券市場上公司大量上市,當年成立、當年上市、做假賬、虛報資產、內幕交易、停牌時間不一等等諸多問題讓市場亂象頻發。
這種亂象也是1973年香江大股災的原因之一,股災後政府方面提出了四會合並的構想。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四家證券交易所最終合併為香江聯合交易所,並於今年的10月6日舉行開幕慶典。
聽著陶玉書的話,林朝陽輕笑道:“那位李校長還真是……”
“好大喜功”這四個字林朝陽並沒有說出口。
“李校長”即李福兆,香江四會合一後聯合交易所的主席。
李福兆出身於香江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家,是其父李冠春最小的兒子,自小便展露出不俗的金融天賦。
1969年,他牽頭成立遠東證券交易所,打破了由洋經紀人壟斷的香江證券市場。
個人財富這些年來也水漲船高,高達七八十億港元,位列香江十大富豪之一。
如果再算上其背後的家族財富,那就更加恐怖了。
香江人歷來樂意窺探富豪名流的隱私,世人皆知李福兆這人生性張揚。
聯合交易所成立,讓李福兆步入了人生的權利巔峰,此時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總歸是一件好事,至少那些黑心資本家割老百姓的韭菜難度比以前高了一點。”
“我看不盡然。聯合交易所搞出這麼大的聲勢來,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要揮舞著攢了多年的積蓄衝進去,進去的人越多,他們割的越容易。
你沒被割到,無非是鐮刀還沒揮到你的頭上而已。”
林朝陽調侃道:“陶總對證券市場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既然都說那是割韭菜的地方,那你怎麼還說要上市呢?”
“我們又不圈錢割韭菜,以後公司如果真要往大了發展,融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夫妻倆聊了一陣,陶玉書定下了回香江的日子。
隔了兩天,李士非再次出現在林朝陽眼前,雙目赤紅,頭髮蓬鬆、散亂,不修邊幅,精神卻異常興奮。
“朝陽,小說我看完了!”
一見林朝陽,李士非幾乎是喊出的這句話,似乎滿腔都是積壓的熱情。
“感覺怎麼樣?”
“好!!!”
林朝陽等了半天,李士非就激動的吐出一個字。
“完了?”
“當然沒完,我這不是整理一下思路嘛。”
李士非拉著林朝陽坐下,嚴肅的問道:“朝陽,我看這部小說感覺跟《楚門的世界》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啊?”
“你的感覺沒錯,確實有共同之處。”
聽到這話,李士非的眼睛亮了起來。
“往大了說,這兩部小說內核其實都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殘酷性。
不同的是《楚門的世界》是以荒誕作飾品、以追求自由作外衣,而這部小說則是直面血淋淋的現實。”
李士非聽著林朝陽的話頻頻點頭,“說得好!你這部小說確實夠殘酷,那種字裡行間的殘酷讀起來讓人感覺像是在往你的骨頭縫裡鑽。而且……”
李士非滿眼欣賞的摩挲著手中的稿件,眼神落在書名上。
“光看前半部分,我以為你這個書名是落在老金一家人身上,看到後面才明白,這說的實際上是董事長一家人,或者說是資產階級。
結合著書名來看,到後期的時候,那種轉折實在太過震撼人心了。”
他說完又抬眼看向林朝陽,感慨道:“看來在香江生活確實帶給了你很多不一樣的體驗和創作素材,這部小說的內容雖然跟《楚門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風格上卻是獨樹一幟黑暗和殘酷,完全不同於你以往的風格。”
李士非把新小說的風格轉變歸結為香江生活帶來的,林朝陽不得不承認文人都是會腦補的。
“……你這部小說的風格太獨特,看完讓人感覺太壓抑了。《楚門的世界》像是一塊包著糖衣的藥丸,你只有吃進去了,反覆咀嚼回味才會感覺到它的苦。
可這本是徹頭徹尾的殘酷,我現在回想起都覺得有種難言的壓抑……”
李士非不成章法的闡述著他對林朝陽新作的看法,“殘酷”這個詞彙被反覆提到,證明他確實將這部小說的內核看透了。
“我不好評價你這部小說最後能取得怎樣的成績,但我覺得,它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說到最後,李士非的語氣鄭重其事。
在文學界人士的語境中“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是極高的評價,什麼樣的作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無疑是那些經典名著。
將林朝陽的新作對標經典名著,這樣的評價難道還不夠高嗎?
“誇張了,誇張了!”林朝陽擺了擺手。
李士非笑容輕鬆,“我可沒工夫給你拍馬屁,這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好歹也當了三十多年編輯了,這點眼光我還是有的。”
林朝陽打趣問道:“那陸遙的書你怎麼還看不好呢?”
“你還好意思說。你說那些表現手法不重要,你的小說卻一部寫的比一部花!
我看了覺得好,還能昧著良心說不好嗎?”
林朝陽頓時無語,我小說寫的好還是我的錯了?
李士非又說:“你的小說,優點很多,缺點不能說沒有,但很少。可陸遙那部小說不一樣,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所以大家才不看好。”
“那你換個角度想,真正的讀者都是看小說的優點,誰看缺點啊?只有那些愛挑毛病的評論家才會逮著缺點看。”
李士非冷不防被林朝陽這個刁鑽的角度給說愣住了,坐在那裡想了好一會兒,覺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平凡的世界》有缺點不假,寫作手法老套過時,敘事囉哩巴嗦,作者時不時就要在其中夾雜一大段上帝視角的議論。
如果耐不下性子看的話,用不了多一會兒就會敗退。
《當代》和作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了這部小說。
但謝望新在取稿子之後就給李士非打了預防針,因此他給了《平凡的世界》很大的耐心。
看完之後,也確實發現這部小說並不是那麼不堪,甚至還很優秀。
他現在的猶豫,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糾結《平凡的世界》的那些缺點,如果能夠改掉那些缺點該多好啊!
可李士非是個老編輯,他也明白,有些小說可以改,有些小說是改不了的。
《平凡的世界》的內容是一個整體,也是陸遙個人思想和意志的體現。
即便是進行一些章節和段落上的改動,也無法消除它的那些缺點,反而可能會讓它的優點變得平庸。
四家證券交易所均是在二戰之後先後成立的,好處是推動了證券交易的本地化,為香江本土企業上市集資拓寬了途徑,吸引了主動投資人入市。
但壞處也很明顯,四家交易所四會並存,各自為戰,加上證券條例不健全、監管不力,形成了不良競爭。
這些年來香江證券市場上公司大量上市,當年成立、當年上市、做假賬、虛報資產、內幕交易、停牌時間不一等等諸多問題讓市場亂象頻發。
這種亂象也是1973年香江大股災的原因之一,股災後政府方面提出了四會合並的構想。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四家證券交易所最終合併為香江聯合交易所,並於今年的10月6日舉行開幕慶典。
聽著陶玉書的話,林朝陽輕笑道:“那位李校長還真是……”
“好大喜功”這四個字林朝陽並沒有說出口。
“李校長”即李福兆,香江四會合一後聯合交易所的主席。
李福兆出身於香江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家,是其父李冠春最小的兒子,自小便展露出不俗的金融天賦。
1969年,他牽頭成立遠東證券交易所,打破了由洋經紀人壟斷的香江證券市場。
個人財富這些年來也水漲船高,高達七八十億港元,位列香江十大富豪之一。
如果再算上其背後的家族財富,那就更加恐怖了。
香江人歷來樂意窺探富豪名流的隱私,世人皆知李福兆這人生性張揚。
聯合交易所成立,讓李福兆步入了人生的權利巔峰,此時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總歸是一件好事,至少那些黑心資本家割老百姓的韭菜難度比以前高了一點。”
“我看不盡然。聯合交易所搞出這麼大的聲勢來,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要揮舞著攢了多年的積蓄衝進去,進去的人越多,他們割的越容易。
你沒被割到,無非是鐮刀還沒揮到你的頭上而已。”
林朝陽調侃道:“陶總對證券市場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既然都說那是割韭菜的地方,那你怎麼還說要上市呢?”
“我們又不圈錢割韭菜,以後公司如果真要往大了發展,融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夫妻倆聊了一陣,陶玉書定下了回香江的日子。
隔了兩天,李士非再次出現在林朝陽眼前,雙目赤紅,頭髮蓬鬆、散亂,不修邊幅,精神卻異常興奮。
“朝陽,小說我看完了!”
一見林朝陽,李士非幾乎是喊出的這句話,似乎滿腔都是積壓的熱情。
“感覺怎麼樣?”
“好!!!”
林朝陽等了半天,李士非就激動的吐出一個字。
“完了?”
“當然沒完,我這不是整理一下思路嘛。”
李士非拉著林朝陽坐下,嚴肅的問道:“朝陽,我看這部小說感覺跟《楚門的世界》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啊?”
“你的感覺沒錯,確實有共同之處。”
聽到這話,李士非的眼睛亮了起來。
“往大了說,這兩部小說內核其實都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殘酷性。
不同的是《楚門的世界》是以荒誕作飾品、以追求自由作外衣,而這部小說則是直面血淋淋的現實。”
李士非聽著林朝陽的話頻頻點頭,“說得好!你這部小說確實夠殘酷,那種字裡行間的殘酷讀起來讓人感覺像是在往你的骨頭縫裡鑽。而且……”
李士非滿眼欣賞的摩挲著手中的稿件,眼神落在書名上。
“光看前半部分,我以為你這個書名是落在老金一家人身上,看到後面才明白,這說的實際上是董事長一家人,或者說是資產階級。
結合著書名來看,到後期的時候,那種轉折實在太過震撼人心了。”
他說完又抬眼看向林朝陽,感慨道:“看來在香江生活確實帶給了你很多不一樣的體驗和創作素材,這部小說的內容雖然跟《楚門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風格上卻是獨樹一幟黑暗和殘酷,完全不同於你以往的風格。”
李士非把新小說的風格轉變歸結為香江生活帶來的,林朝陽不得不承認文人都是會腦補的。
“……你這部小說的風格太獨特,看完讓人感覺太壓抑了。《楚門的世界》像是一塊包著糖衣的藥丸,你只有吃進去了,反覆咀嚼回味才會感覺到它的苦。
可這本是徹頭徹尾的殘酷,我現在回想起都覺得有種難言的壓抑……”
李士非不成章法的闡述著他對林朝陽新作的看法,“殘酷”這個詞彙被反覆提到,證明他確實將這部小說的內核看透了。
“我不好評價你這部小說最後能取得怎樣的成績,但我覺得,它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說到最後,李士非的語氣鄭重其事。
在文學界人士的語境中“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是極高的評價,什麼樣的作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無疑是那些經典名著。
將林朝陽的新作對標經典名著,這樣的評價難道還不夠高嗎?
“誇張了,誇張了!”林朝陽擺了擺手。
李士非笑容輕鬆,“我可沒工夫給你拍馬屁,這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好歹也當了三十多年編輯了,這點眼光我還是有的。”
林朝陽打趣問道:“那陸遙的書你怎麼還看不好呢?”
“你還好意思說。你說那些表現手法不重要,你的小說卻一部寫的比一部花!
我看了覺得好,還能昧著良心說不好嗎?”
林朝陽頓時無語,我小說寫的好還是我的錯了?
李士非又說:“你的小說,優點很多,缺點不能說沒有,但很少。可陸遙那部小說不一樣,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所以大家才不看好。”
“那你換個角度想,真正的讀者都是看小說的優點,誰看缺點啊?只有那些愛挑毛病的評論家才會逮著缺點看。”
李士非冷不防被林朝陽這個刁鑽的角度給說愣住了,坐在那裡想了好一會兒,覺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平凡的世界》有缺點不假,寫作手法老套過時,敘事囉哩巴嗦,作者時不時就要在其中夾雜一大段上帝視角的議論。
如果耐不下性子看的話,用不了多一會兒就會敗退。
《當代》和作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了這部小說。
但謝望新在取稿子之後就給李士非打了預防針,因此他給了《平凡的世界》很大的耐心。
看完之後,也確實發現這部小說並不是那麼不堪,甚至還很優秀。
他現在的猶豫,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糾結《平凡的世界》的那些缺點,如果能夠改掉那些缺點該多好啊!
可李士非是個老編輯,他也明白,有些小說可以改,有些小說是改不了的。
《平凡的世界》的內容是一個整體,也是陸遙個人思想和意志的體現。
即便是進行一些章節和段落上的改動,也無法消除它的那些缺點,反而可能會讓它的優點變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