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87章 閃耀巴黎


 
《大時代》在香江出版的日期跟內地前後沒差兩天,都是在十月初。

這幾年時間下來,林朝陽已經在香江收穫了一批忠實的讀者。

這些讀者的規模雖然跟武俠小說、漫畫等通俗讀物的受眾沒辦法相比,但數量也相當可觀了。

其中不僅有普通的市民,還有香江相當大一部分的精英階層。

《大時代》上市前,明報出版社已經在自家旗下的幾家報刊上預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小說上市的第一時間,許多讀者便已經衝進書店買到了書,迫不及待的先睹為快。

《大時代》的故事主要是圍繞著股市展開的,劇情較之林朝陽以往的小說算是通俗的,殺父之仇、兒女情長、股海沉浮……

即便是對股市和股票不熟悉的讀者也可以很輕易的看進去,並且不知不覺的沉迷其中,為人物的悲歡離合而感動,為故事的跌宕起伏而牽腸掛肚。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劇情上的通俗易懂贏得了一部分讀者的喜愛和支持,也讓令一部分讀者感到了失望。

這一類讀者基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大多出身精英或文化水平較高。

最喜歡的林朝陽的作品是《梵高之死》《渡舟記》和《楚門的世界》。

他們通常更喜歡傾聽遠處的呼救,但對近處的苦難視而不見。

像《闖關東》《寄生蟲》這樣的作品,他們並不太感冒。

《大時代》雖然具有很強的通俗性,但不管是主題還是思想性,都非常的本土化,非常的貼近民眾。

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作品用來消遣可以,但實在帶不來什麼精神上的愉悅和心靈上的洗禮。

因而在《大時代》上市幾天之後,這部小說逐漸在香江的讀者當中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口碑。

與之對應的是大多數讀者的喜愛和稱讚,在這些讀者看來,林朝陽在《大時代》中所展現的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在香江文壇是極其少見的。

許多人對小說中丁蟹這個反面人物又恨又愛,恨的是他的偏執、自私、愚昧,愛的是林朝陽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

將他塑造成了一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著一套荒謬的邏輯的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哪怕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但那也是別人的錯。

丁蟹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鏡子,這樣的人物看似矛盾,實際上在現實中卻比比皆是。

除了對人性的深入刻畫,《大時代》中對於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同樣令人過目難忘。

小說中所描繪的那種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對比《寄生蟲》只強不弱,它也許不像《寄生蟲》中那樣讓人感到絕望,但揭露的種種不公卻更加混亂。

窮人揮舞著血汗錢衝進股市這場造富遊戲,以為可以實現一夜暴富的美夢。

實際上不過是成為了富人、惡人們砧板上的肥肉,他們通過欺詐、操縱和投機輕鬆榨取了這些血汗錢,卻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後果。

這甚至不能說是詐騙,而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社會性搶劫。

《大時代》中的這些悲慘描繪針對的也不僅是為富不仁,還有對香江金融市場亂象的批判。

那些富人、惡人之所以敢如此猖狂,能夠呼風喚雨,坑害無數股民,攫取鉅額財富,歸根結底是因為有貪官汙吏的縱容、包庇,甚至是合謀。

比起富人、惡人,那些披著偽善外衣的蠹蟲更令人深惡痛絕。

這些人的可惡在於,他們作的惡都是大惡,但其目的往往不過是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

當然,小說中所要表達的並不只是單純的對負面人物的批判。

在林朝陽的筆下,這些人不過是大時代下的螻蟻。

在無常的命運面前,人無力改變什麼。

丁蟹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卻跳樓了;龍成邦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卻晚景淒涼;方展博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卻痛失今生摯愛。

這些人物各自不同,卻殊途同歸的命運,給予了讀者們最為強烈的心靈震撼,自然也贏得了這些讀者的厚愛。

香江社會的讀書氣氛並不濃厚,尤其是嚴肅文學作品,《大時代》的上市銷售也好,討論評價也好,一開始只是侷限於讀者群體。

10月19日恒生指數暴跌,讀者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

等到恒指暴跌一週之後,媒體驚呼73年的股災再現,個別自身玩股票的讀者終於後知後覺的發現,《大時代》中所記述的第三次股災好像與現實中的走向不謀而合。

這個發現立刻讓他們興奮了起來。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然後就被報紙的記者關注到。

一番查證後,發現果然有些相似。

這些天來股市幾乎牽動著香江每一個市民的神經,再遲鈍的記者也會意識到這很可能又是一個熱點新聞。

短短兩天時間,關於《大時代》中的“精準預言”就出現在了香江大大小小的報紙上。

二三十家報紙接連不斷的報道,文章鋪天蓋地,熱度比十幾天之前許觀文炮轟自由總會還要高。

在媒體報道的推波助瀾之下,《大時代》就這樣水靈靈的走到了香江市民面前。

受這一年多來恒生指數暴漲的影響,香江如今的股民人數佔據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果以家庭為單位來計算的話,股民的數量幾乎覆蓋了整個城市的人口。

眼下股災正如火如荼,股民們水深火熱,媒體突然曝出《大時代》的“精準預言”,股民們立刻趨之若鶩。

紛紛湧向街頭巷尾的書店,想買一本《大時代》一探究竟。

林朝陽在香江的讀者不少,但股民群體更加龐大,新聞熱潮所帶來的輿論關注度甚至已經超越了股民群體,變成了一種全民關注的文化現象。

去書店買《大時代》,成了近幾日來香江市民階層最時髦的事。

蜂擁而至的市民擠爆了香江各大書店,《大時代》的庫存僅堅持了不到兩天就被熱情的市民們給清空了。

這兩天的董橋都快樂瘋了,安排著印刷廠日夜不停的加印。

但加印、發貨、上架總需要時間,書店的書架上依舊是空的,許多聞風而來的市民買不到《大時代》,怨聲載道。

如此情景,反而更加促進了媒體報道《大時代》、市民討論《大時代》的熱情。

不到一週時間,香江凡有股民處,皆能聽到“大時代”三個字。

自新聞浪潮出現,連續多日,《大時代》的銷量居高不下,讀者搶購之熱情,即便是現在香江漫畫界頂流黃玉郎新作上市也難以媲美。

之前《闖關東》《楚門的世界》等作品花費一兩年才能賣到的10萬冊,只花了不到四天就達成了,並且銷量仍像坐了火箭一樣瘋狂躥升。

15萬冊、20萬冊、30萬冊……

香江自有純文學作品出版以來,尚未出現過如此誇張的情況,引得香江文學界側目的同時,又陷入了豔羨到失語的境地。

在最初那一波新聞報道過後,就開始有媒體記者聯繫林朝陽試圖採訪他,但無一例外都聯繫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