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87章 閃耀巴黎(第2頁)

這些記者又不死心,跑到林氏影業和半山的嘉慧園門口蹲伏林朝陽。

結果他們蹲了兩天,這天一早跟正打著哈欠要出門上班的陶玉墨搭訕了兩句,才從她口中得到一個壞消息。

林朝陽前兩天就出國了!

這突然的消息讓蹲了兩天的記者們差點道心崩潰。

“你們當記者的,消息也太不靈通了吧!”

陶玉墨的嘲笑如同在記者們的傷口上狂妄的撒鹽,記者們的臉都綠了。

但秉持著記者的專業,還是有人垂死掙扎的問道:“陶小姐,林生這次去國外是公幹嗎?還是度假?”

“度什麼假啊,去領獎!”陶玉墨隨口道。

本來灰心喪氣的記者們聽到她這句話,眼睛立刻明亮起來,憑藉著常年跑新聞的嗅覺,他們斷定這獎肯定不一般。

要不然,誰沒事特意跑國外領獎啊!

“陶小姐,方便問林生這次去領什麼獎嗎?”

“法國的一個文學獎,叫勒諾多文學獎,你們知道嗎?”

面對陶玉墨的反問,記者們沉默以對。

這個時候要是回答不知道,是不是顯得大家不學無術啊?

“知道,知道!法國很有名的獎項嘛!”有記者捧場道。

陶玉墨一拍手,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誇獎道:“還是你們記者懂得多,這可是法國僅次於龔古爾文學獎的文學獎項了!”

記者們頓時驚訝不已,竟然這麼有名?

還好剛才沒說不知道,差點丟人了。

慶幸之餘,他們又立刻把面子的問題拋在一邊,追問起陶玉墨林朝陽獲獎的具體細節。

“不行不行,我還得上班呢。”

陶玉墨跟記者們說了兩句,突然看了一眼手錶,不顧記者們的阻攔慌慌張張的離開。

她一走,信息源沒了,記者們乾瞪眼了一會兒,各自分頭去想辦法。

《大時代》現在紅的發紫,林朝陽這個作者全城關注,任何關於他的消息都可以享受頭條待遇。

更何況,聽陶玉墨的意思,他這回得的獎項好像還挺不一般,他們得好好調查調查才行。

與此同時的法國,巴黎。

十一月初的巴黎,已是一派初冬景象。

天氣陰沉,看起來要下雪的樣子,平添了幾分寒意,林朝陽站在窗口欣賞了幾分鐘巴黎的街景。

他是昨天下午落地巴黎的,克萊蒙·梅特耶代表伽利瑪出版社來接機,並把他安排在了巴黎大學街旁的勒諾克斯旅館。

說是旅館,但勒諾克斯旅館的規模並不小,不僅有住宿業務,還有餐廳和酒吧。

據克萊蒙·梅特耶的介紹,勒諾克斯旅館所在的區域是拉丁區。

一百多年以來,這裡一直被巴黎人稱為“文人區”,曾經住過不知凡幾的作家、詩人和文化學者。

“‘儒蓮獎’的那個儒蓮當年也住在這裡。”

這是克萊蒙·梅特耶唯一能找到的拉丁區和林朝陽的聯繫,斯坦尼斯拉斯·儒蓮是法國知名的漢學家。

到巴黎的第一晚,林朝陽睡的不算太好,起床在窗口緩了一會兒精神。

等洗漱、穿好衣服後,他才下樓去吃早餐。

旅館的早餐很簡陋,牛奶、咖啡、法棍、牛角麵包、果醬,就這五樣。

法棍硬的像石頭,林朝陽果斷選擇了牛角麵包。

可他躲過了法棍,卻沒躲過比打工人命還苦的咖啡。

艱難的吃完早飯,林朝陽坐在旅館的大堂裡等人,他在巴黎人生地不熟,需要一個嚮導。

“今天天氣不錯,竟然下雪了。”

他等了沒多久,克萊蒙·梅特耶便到了。

“林,看起來昨晚睡得不錯?”

“還不錯,要是早餐能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閒話了幾句,克萊蒙·梅特耶又說:“距離頒獎還有兩個多小時,去喝一杯怎麼樣?”

林朝陽:???

這就是你們法國人的鬆弛感嗎?

“這樣的天氣,不小酌一杯實在浪費了。”

見林朝陽神色不滿,克萊蒙·梅特耶只能嘟囔了一句,收回了想法。

“既然你不想喝一杯,那我們先走吧。外面下雪了,可能要堵車。”

出了旅館,天空中的雪花洋洋灑灑。

冷不丁從溫暖的香江來到初冬的巴黎,儘管身上已經穿了羽絨服,但林朝陽還是不太適應的聳著肩鑽進克萊蒙·梅特耶那輛雪佛蘭裡。

克萊蒙·梅特耶說的沒錯,去圖昂餐廳的路上確實有些堵車。

圖昂餐廳位於巴黎二區,克萊蒙·梅特耶的雪佛蘭好不容易艱難的行至餐廳的街口,之後便寸步難行。

“今天這條街上的車太多了,我們還是步行過去吧。”

克萊蒙·梅特耶找地方停好了車,領著林朝陽步行來到圖昂餐廳門口,充滿法式格調的餐廳今天被裝點的煥然一新。

法國是歐洲的文學大國,每年有數百種文學獎項的評獎和頒發。

每年從8月開始,巴黎的文學評獎活動就層出不窮。

11月更是巔峰,因為法國的幾項重量級文學獎項都會在這個時間陸續頒發,因而又被稱之為“文學獎月”。

今天是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也是龔古爾文學獎和勒諾多文學獎同時頒發的日子。

不僅如此,這兩個獎項甚至連頒獎地點都是在同一家餐廳,並且是共同宣佈。

當年勒諾多文學獎創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彌補龔古爾文學獎的遺珠之憾,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蹭熱度。

不過人家蹭的很成功,蹭了半個世紀,直接蹭成了法國影響力數得著的文學獎,影響力僅次於龔古爾文學獎。

克萊蒙·梅特耶和林朝陽到餐廳的時候,裡面已經人頭攢動。

兩項重量級的文學獎同時頒發,今天的圖昂餐廳可以說是整個巴黎最受矚目的餐廳。

此時圖昂餐廳門口聚集了不少巴黎民眾,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文學愛好者。

知道今天有龔古爾文學獎和勒諾多文學獎的頒獎,特地來看看熱鬧,襯托出了幾分熱鬧的節日氣氛。

除了這些看熱鬧的民眾之外,圖昂餐廳內外還有巴黎各大報紙的記者。

和受邀出席的歷年獲獎作家,以及各大知名出版社的編輯、評論家和評委會成員。

林朝陽還沒進餐廳,就在門口看到了幾個黃皮膚、黑頭髮的面孔。

“朝陽同志!”

經過周秘書的介紹,鄒待上前熱情的握住了林朝陽的手。

中法建交於60年代,法國又是五常之一。

鄒待使是駐法待使,官至侍郎,但見到林朝陽臉上洋溢的笑容卻如同看到領導駕臨。

他之所以這麼高興,當然是有理由的。

林朝陽獲得勒諾多文學獎,看起來只是個人的事,但實則卻是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見證,這個獎項裡也有他鄒待使的一份功勞。

勒諾多文學獎有兩輪評選,最早9月份林朝陽進入入圍名單時,待使館方面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這不是待使館的消息靈通,而是因為這年頭信息傳遞不暢。

勒諾多文學獎評委會得先聯繫法國文化部門,再經由駐法待使館聯繫中國文協,才能聯繫到林朝陽這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