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90章 香江之光(第3頁)

“香江之光”這個稱呼立刻獲得了許多香江市民的認可,除了讓《明報》又在媒體同行之間打了一場漂亮的聲量爭奪戰之外,也為林朝陽鍍上了一層金身。

陶玉墨講完了“香江之光”這個稱呼的由來,滿臉笑容的問林朝陽:“怎麼樣?姐夫,這稱呼聽著感覺還不錯吧?”

林朝陽微笑道:“當然不錯,被人誇還能不高興嗎?”

“你現在可真成香江名流了,最近這幾天各家媒體的採訪邀約沒完沒了,還有富豪邀請你參加他們家的晚宴呢。”

媒體的採訪邀約在林朝陽的意料之中,但富豪的邀請卻令林朝陽很是意外。

“富豪?誰啊?”

“李兆福、莊重文。”

陶玉墨報出這兩個名字後,林朝陽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莊重文是愛國商人,當年林朝陽隨內地作家團訪問香江時還接受過他的招待。

旅居香江後,林朝陽沒主動聯繫過他。

人家畢竟是鉅富,林朝陽不想讓人家覺得自己想要攀附。

莊重文跟林朝陽有過一面之緣,邀請參加宴會還有個由頭,可李兆福是個什麼情況呢?

在香江這樣的社會里,李兆福這樣身價近百億港元的富豪處於社會的最頂層,林朝陽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他拉攏的地方。

想了一會兒,林朝陽只能把原因歸結到他在股市的操作上。

他想到這裡,給撥通了聯交所的股票交易電話。

瞭解了一番情況後,證實了他心中所想,林朝陽才掛斷了電話。

之前股災發生時張曼玉問他買沒買股票,他確實沒買,但不代表他沒有任何操作。

87股災這種天降橫財的機會,他不賺點零花錢,實在是說不過去。

股災之前他瞄準了黃玉郎的玉郎機構的股票,他先將手中國泰城市的股票全部清空,又上了10倍槓桿,向機構融資高達1.4億港元。

然後他將這些錢全部用來向券商借入了玉郎機構的股票。

本來如此鉅額的股票,想要通過券商借入根本是天方夜譚。

但架不住黃玉郎的操作太騷,給了林朝陽這個黃雀可趁之機。

黃玉郎1979年成立玉郎國際,到去年玉郎國際以“玉郎機構有限公司”的名義在香江上市,黃玉郎持股75%,市值2.4億港元。

其時玉郎機構出版14種漫畫書刊和一份名為《玉郎電視》的週刊,橫掃香江漫畫業。

上市後,黃玉郎信心膨脹,動作不斷。

先是斥資1300萬港元購入柴灣康民中心作為玉郎印刷廠的廠房。

後又以7000萬港元的價格從星島報業集團手中買下10層高的英皇道新聞大廈,作為玉郎集團的行政及製作總部。

緊接著,他又瞄準了《天天日報》。

這家由韋氏家族的韋基澤、韋基舜於1960年創立的日報是世界上第一份彩色報章,1977年被妙麗集團劉天就收購。

妙麗集團次年便宣告破產,港英政府破產管理機構對其清盤接管。

國內的金城銀行為其債權人,新h社委託香江愛國商人何世柱主持《天天日報》。

結果《天天日報》竟然在何世柱的領導下起死回生,一舉成為香江第二大日報社。

今年4月,黃玉郎與何世柱達成協議,以7700萬港元的價格獲得了《天天日報》70%股權以及其旗下天天彩印公司的全部股權。

7月,黃玉郎又再次斥資2520萬港元收購《清新週刊》。

同月,以930萬港元收購《青春》雜誌。

短短半年多時間,黃玉郎數次出手,揮金如土。

玉郎機構才剛剛上市,不過初具規模,哪來的那麼多錢?

就算他的玉郎機構是金雞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畫出如此巨資。

這件事在香江證券業不是什麼秘密,黃玉郎之所以會有這麼多資金,是受了同鄉好友劉鑾雄的啟發,賣出手中的公司股份換取了海量資金。

半年多時間裡,黃玉郎越供股越有錢,越有錢越投資,越投資股價越長。

雪球越滾越大,玉郎機構的市值也從剛上市時的2.4億港元,一路瘋漲至20億港元。

黃玉郎一共集資了4.5億港元,手中掌握的公司股票也從原本的75%驟降至36.4%。

手握數億資金,投資連戰連捷的黃玉郎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迎來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其實不光是他,所有香江證券從業者和股民也都想不到。

股災前,黃玉郎再次效仿同鄉劉鑾雄斥資2.6億港元悍然入市,大炒期貨。

最高峰時浮盈2.1億港元,不想大熊來襲,期指急挫2000點,黃玉郎持有的期貨合約直接從浮盈2.1億變成了浮虧9000萬港元。

玉郎機構的正業是出版,而非證券投資。

黃玉郎不務正業,又趕上股災損失慘重,上週他被玉郎機構的小股東們聯合發難。

本來受股災影響,玉郎機構的股價就一路下挫。

小股東們逼宮的消息一出,玉郎機構股價直接跳水,市值僅剩不到3億港元,並且股價還在隨著市場的陰跌不斷下滑。

前兩天香江證監處勒令玉郎機構停牌6天,接受調查,可謂雪上加霜。

眼下玉郎機構雖然停牌了,但所有人都清楚這家公司的股價恐怕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林朝陽剛才為打電話給股票經紀人,就是為了求證玉郎機構和黃玉郎現在的情況。

擁有著上帝視野的他,在做空玉郎機構一事上可謂出手狠辣。

現在玉郎機構的股價照巔峰時跌去了80%,即便是支付了手續費和分紅補償,林朝陽保守盈利也要超過1億港元。

接下來他需要做的,僅僅是在玉郎機構恢復交易後以極低的價格抄底,將相同數量的股票還給券商便萬事大吉。

有這樣的結果,他肯定是高興的。

而他這番預判一般的操作,自然也難逃李兆福這位聯交所主席的眼睛。

所以林朝陽猜想,這應該就是李兆福會主動結交他的原因。

林朝陽並不擔憂他做空玉郎機構的事傳出去後引起別人的覬覦。

黃玉郎的投資風格本身就很激進,稍微出點負面新聞,玉郎機構的股價就容易做過山車,恰好他之前供股太多,有人做空也很正常。

而且市場上做空的多了,林朝陽只是恰好趕在了股災,賺了不少零花錢。

至於媒體報道的《大時代》預判股災這種事,小說裡面確實寫到了股災,但其中的詳細內容早已被林朝陽改的與現實有非常大的差別。

這件事更多的是媒體的牽強附會,配合上社會和股民的焦慮、恐慌情緒,才有了這麼大的影響。

心中機關算盡,時間卻不過過去了一兩分鐘而已。

見林朝陽打完電話後一直沉思不語,陶玉墨忍不住問:

“姐夫,你想什麼呢?”

“沒什麼,你姐呢?”

“我姐說今晚要跟太子仲、太子陳談點事,得晚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