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92章 評最佳!賞重獎!(第2頁)

“老王,注意團結,人家莊先生是愛國港商!”

戲謔了兩句,林朝陽正色道:“這事確實是我出的主意,你聽我說兩句。”

“老王,文協以前搞評獎總是覺得要保持多樣性、全面性,一評就是一堆作品獲獎。

我不能說這種想法不對,但你有沒有想過,評獎的作用是什麼?

引導和激勵創作、推動和促進文化繁榮,不外乎如此,對吧?

可能有人覺得,能多獎勵幾個人總歸是好事,我們的文藝界歷來都是這麼做的。

可你有沒有想過,獎勵5個人和獎勵1個人,對於我們這麼龐大的文學界來說,有區別嘛?

獎勵的對象再多,影響的只有那幾個獲獎的人而已。

長此以往,難免不會變成分豬肉,反正肉都是爛在鍋裡的,誰還追求卓越。

可評獎更重要的是,難道不是要帶動和鼓勵更多數的創作者嗎?

一年三十個獎項名額、一人一萬獎金和一年三個獎項名額、一人十萬獎金,它能是一回事嗎?

你見過哪個國外的文學獎項是一次評出幾個、十幾個獲獎者的?

諾貝爾獎最早為什麼能在國外那麼多的評獎當中脫穎而出?

最關鍵的難道不是因為他那優厚的獎金嗎?”

林朝陽的語氣平靜,但字字鏗鏘有力,說到底他並不是覺得現在的評獎不好,而是覺得我們明明可以做的更好。

“朝陽,我理解你的想法,但……”

王濛聽著他的話,見縫插針的想說兩句,卻被林朝陽打斷。

“老王,你還是不明白。

你要非說我是過河拆橋,那我也只能認下這個罪名了。

我這麼做,原因就兩個。

第一,莊先生一年掏幾十萬人民幣,不能拿來分豬肉,否則這是個極大的浪費。

第二,這個數字巨大,如果操作得當的話,完全可以為我們的文學界增加一個能與茅盾文學獎齊名,甚至是超越茅盾文學獎影響力的獎項。

對我們的文學界、作家、讀者……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

評最佳!賞重獎!

這是我對莊先生說的話,也是這個獎的準繩。

只有這樣,它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說完了心裡的話,林朝陽終於停了下來,電話兩頭都沉默著。

過了片刻,王濛幽幽道:“說了那麼多,你就是看不上我們文協。”

林朝陽鬱悶道:“你別亂扣帽子啊!我要是看不上文協,還能找你?”

“你找我是因為這事繞不過文協,可你拿準了我好說話,想讓我給你衝鋒陷陣。”

被王濛戳破了心思,林朝陽老臉一紅,說話的氣勢都弱了。

“我這不是主要考慮您老德高望重……”

王濛老狐狸一條,怎麼可能被林朝陽的花言巧語給哄騙過去,見馬屁不管用,林朝陽只好又說:

“把提名和初審的權力交給廣大的大學生朋友們,你們文協也能省點力氣嘛。

終審的權力不是還在你們文協這裡嗎?

只是不讓你們評那麼多獎了而已,怎麼跟要你們的命一樣?”

林朝陽的這句話插到了王濛的肺管子上,他好一會兒沒說話,無奈的嘆氣道:“有些事,你不懂。”

“我就是太懂了!”

林朝陽又不耐煩的說,“一年30萬,能不能辦?不能辦,我找別人。”

王濛很想呵斥林朝陽兩句,可他又捨不得莊重文那30萬元的獎金,文協歷來就是個清水衙門啊!

真把林朝陽惹惱了,跑去找個地方文協或者哪家知名刊物辦獎,那可就鬧笑話了。

“你這是讓我得罪人啊!”

王濛企圖混個人情,林朝陽卻不接他的茬。

“活一把年紀了,連個人都沒得罪過,那你這一輩子豈不是得過且過?”

電話裡再次沉默,片刻后王濛的語氣帶著悵然。

“行吧,我這兩天開會討論一下,等有了信兒再跟你商量,你到時候得回來一趟。”

“辛苦老王同志了!”

“虛情假意!”

王濛罵罵咧咧的掛了電話,林朝陽摸了摸鼻子,老同志情緒管理不到位啊!

又過了一日,林朝陽走進中環小巷裡的蘭芳園。

午後的蘭芳園依舊熱鬧非凡,跑堂的少東阿業一見林朝陽,驚喜道:“咦?林生啊!”

林朝陽衝阿業笑了笑,“一客西多士,一杯奶茶。”

“老樣子嘛,ok啦!”

過了一小會兒,阿業端著食物走過來,放到桌上。

林朝陽看著多出來的豬仔包剛想發問,阿業笑著說:“我請的,林生為我們香江人爭光了!”

不光是阿業的表現熱情,自從林朝陽走進蘭芳園,不少食客都認出了他那張臉。

這兩三年來,林朝陽的臉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在報紙上,前些天新聞媒體對他得獎的報道更是連篇累牘,他那張臉早已為許多香江人所認識。

“謝謝了。”

林朝陽沒有客套,微笑著接受了阿業的好意。

然後他坐在那裡怡然自得的品嚐著美味,並未太在意周圍人的目光。

香江這座城市很小,出門在外看到明星、名人並不少見,所以大家也沒什麼激動的。

待了十多分鐘,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走進蘭芳園。

他一身高級定製西裝,頭髮梳的一絲不苟,與蘭芳園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他的眼神在店內掃視了一眼,精準的找到了自己要見的人。

“林生!”

“梁先生,坐!”

林朝陽的鬆弛讓梁伯韜有些意外,他坐下後並沒有急著開口,而是跟林朝陽一樣,點了些吃的。

兩人就坐在那裡,邊吃邊聊。

等吃的差不多了,林朝陽用紙巾擦了擦嘴,梁伯韜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叉子,知道林朝陽終於要開口說正事了。

“我聽說,梁生最近要獨立門戶了?”

“林生消息靈通,確實有這個打算。”

林朝陽輕笑道:“梁先生說笑了,不是我消息靈通,實在你的名氣太大。”

梁伯韜今年不過三十出頭,1980年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返回香江後就進入了獲多利公司的企業融資部工作,跟隨袁天凡為李嘉誠旗下的國際城市上市效力,他也因此結識了貴人李嘉誠。

到1985年他跳槽到萬國寶通銀行,又為李嘉誠旗下四大上市公司長實、和記黃埔、港燈和嘉宏安排供股,集資超過百億港元用以為李嘉誠開拓海外市場。

萬國寶通銀行即後世國人所熟知的花旗銀行,香江人對花旗銀行的“萬國寶通”譯名稱呼一直延續到2000年以後。

短短七年時間,梁伯韜便成為了香江銀行界年輕一代投資銀行家的佼佼者。

這其中除了有李嘉誠這位貴人的提攜,更關鍵的是梁伯韜的個人能力。

林朝陽之前融券的券商之一就包括了香江花旗銀行,便認識了梁伯韜。

也知道了他最近馬上要離開花旗銀行,和上司杜輝廉共同創辦一家投資公司。

“梁先生的公司馬上要開張了,介不介意做一單小生意?”

梁伯韜聞言心頭一喜,儘管在林朝陽聯繫時他就有預料,但聽著這樣確鑿的話他還是開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