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95章 銷量神話


 
聽著陶玉書的問題,林朝陽沉吟片刻。

在他的印象裡,黃玉郎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除了在公司裡無法無天之外,還曾經幹過僱傭h澀會挑斷昔日徒弟馬榮成手腳筋的事。

面對看起來比他強大得多的林氏影業,黃玉郎基本是不敢有使什麼下作手段的膽子。

這並不是林朝陽的猜測,而是事實。

後世黃玉郎遭遇過星島報業胡仙、spACemAn鄭經翰(《花花公子》中文版老闆)、老友錢國忠、同鄉林建嶽(麗新制衣二公子)等人的諸多暗算,但都未曾敢耍什麼手段。

因為這種事他能幹,別人也能幹,而且會幹的比他更狠,黃玉郎自然是不敢的。

但凡事未慮勝,先慮敗,不得不防。

“你可以試探他一下,溢價10%收購他手裡的股份,然後出資500萬資助他再度創業,新公司我們佔股51%,看他同意不同意。”

陶玉書思索著林朝陽給出的這個條件。

賣了玉郎機構的股份,黃玉郎並非一無所有,他依舊是千萬富翁。

林朝陽說出資500萬幫助黃玉郎再度創業,當然不是因為黃玉郎沒有錢。

這既是在向黃玉郎釋放善意,也是在給他劃紅線,避免他狗急跳牆。

他若是接受林朝陽的這份善意,大家自然相安無事,黃玉郎既可以免去牢獄之災,又可以繼續在漫畫界創業,同時也在夫妻倆的掌控範圍內。

若是不接受,那便是敵意太重,對待敵人不能心慈手軟。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總要選一樣才行。

“你說我們這麼幹,會不會太霸道了一點?”

“商場爾虞我詐,刀光劍影,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如果可能的話,我還希望跟黃玉郎冰釋前嫌呢,你覺得可能嗎?”

陶玉書暗自搖了搖頭,明白自己又婦人之仁了。

“我明白了!”

她對著鏡子理了理衣服,出門而去。

今天陽光正好,溫暖和煦,想到即將入主一家上市公司,陶玉書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豪情來。

“玉書姐!”

等在樓下的張曼玉一見到陶玉書就蹭了上來,表情激動又亢奮。

她之所以今天會出現在嘉慧園樓下,是受了陶玉書的召喚。

林氏影業收購玉郎機構,要改組董事局,陶玉書需要幾個信得過的人。

可家裡算來算去就她、陶玉墨、林朝陽三個成年人,陶玉書把負責收購案的梁伯韜也算了進來,還差了一個人。

於是她便想到了張曼玉。

陶玉書眼神掃過正抱著她胳膊的張曼玉,你這一臉嬌憨的,應該值得信任吧?

陶玉書精神抖擻的出門去商場廝殺後,家裡只剩下林朝陽一個人。

上班的都走了,上學的也走了。

他將躺椅搬到陽臺上,再給自己沏杯茶,往躺椅上一躺,陽光沐浴在身上。

活脫脫一個歲月靜好的美男子!

可惜他還沒享受一會兒,家裡電話響了起來,接起電話,原來是董橋約他見面,說要給他結算《大時代》的版稅。

《大時代》出版剛滿三個月,董橋之所以效率如此高,實在是小說銷量太好了。

一場87股災,香江的證券業和股民遭受重創,卻成就了《大時代》。

3個月,92天,102萬冊,《大時代》創造了一個神話。

董橋認為,不管是之前之後,香江的嚴肅文學領域都不太可能再出現這種現象級的作品。

如此誇張的銷量也為林朝陽帶來了1326萬港元的版稅收入,這也是林朝陽寫書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稿費。

這筆錢當然沒辦法跟股市賺的那一個億相提並論,但那畢竟是趕上了股災。

一本小說3個月的版稅就有1326萬港元之多,放在任何國家的圖書市場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要知道《明報》現在日銷超10萬份,年盈利也不過6000萬港元。

由此便可以看出林朝陽這次版稅結算的含金量。

為了收購玉郎機構,林朝陽將小金庫都貢獻了出來,這筆版稅可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董橋跟林朝陽約在了中環蘭芳園見面,驚歎了一番《大時代》所取得的驚人銷量和版稅,他又向林朝陽說起了一件事。

“林海音你熟嗎?”

“林海音?”

聽到這個名字,林朝陽愣了一下。

“她我不認識,不過他丈夫夏承楹我見過。

當年他隨香江中文大學代表團訪問內地,我倆有過一面之緣,而且《梵高之死》就是他主張引進香江的,那時候他還在香江中文大學教課。”

董橋點了點頭,“林海音在灣島開了一家出版社,託人找到我,希望把你的小說引進到灣島去。”

雖然林朝陽與夏承楹認識,但也僅限於一面之緣,兩人自那之後就沒聯繫,自然也沒有彼此的聯繫方式。

林海音要引進他的作品到灣島去,還要託人讓董橋當中間人,這並不奇怪。

“我的作品在灣島能出版?”林朝陽問。

“既然她主動提出要求,想來應該沒多大問題,灣島的報禁都解了。”

董橋的語氣並不確定,帶了些模稜兩可。

過去灣島jy的38年間,發佈了多項“報禁”法令,不僅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受到了限制,連出版自由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哪怕如今已經jy,灣島的新聞、出版、文化等事業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鬆綁,但對大陸文化產品的輸入依舊有極高的壁壘。

林海音因為《城南舊事》而名動華人文學圈,從67年開始,她創刊《純文學月刊》,在第二期闢出“中國近作家與作品”專欄,介紹中國二三十年代新文藝時期的作家。

在那個時候的灣島,刊發大陸作家的作品是需要冒很大風險的。

迫於當局壓力,《純文學月刊》運營五年後不得不便宣佈停刊,林海音轉而開始經營與《純文學月刊》同期成立的純文學出版社。

“作品引進的事如果你沒什麼意見,我就回復她一下,她說還想來拜訪一下你,以表誠意。”

小說到哪裡都是出版,林海音要把他的作品引進到灣島去,林朝陽當然不會反對。

有些網絡小說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主角跑到奢侈品店去消費,結果被店員看不起。

然後將店裡的東西全都買下來,以示實力和對店員的羞辱。

林朝陽每每看到這裡的時候總會一腦袋問號,人家瞧不起你,你還花錢給人家貢獻銷售額和業績?

這叫報復人?這怕不是去孝敬爹的!

儘管之前自由總會一直給林氏影業設限、封殺,林朝陽也會堅持讓林氏影業的電影透過被的渠道在灣島上映。

你不去賺他的錢,那不正好如了他的意嗎?

所以,林海音要引進林朝陽的作品,林朝陽還巴不得呢。

後世蛙蛙們一邊賺著內地的錢,一邊得了便宜還賣乖,他也很想體驗這種感受。

董橋帶著林朝陽的肯定答覆走了,林朝陽閒來無事,往皇子大廈去,打算去看看陶玉書有沒有回公司,好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