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30/230291/129536368.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帶我去遠方-第542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2頁),靜默文學
坐望敬亭 作品

第542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2頁)

 像她自己,現在每天帶上紅袖標,在街頭巷尾監督不文明行為,別提多充實了。 

 這天上午,林朝陽接到了謝靳從滬上打來的電話。 

 “朝陽,還是你眼光毒!”謝靳的聲音裡滿是喜悅。 

 年前在滬上的宴會上林朝陽給他推薦了唐國強,謝靳第二天就聯繫上了對方。 

 趕上過年,唐國強前天才到滬上,當他扮上諸葛亮的扮相之後,謝靳驚歎連連。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謝靳第一次覺得書上的形象竟是如此的具象化,簡直是從書上走出來的一樣。 

 “有了這個諸葛亮,我心裡有底了!”謝靳在通話的最後,對林朝陽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又過了兩天,陶玉書在滬上參加完新聞發佈會和一系列活動之後,直接從滬上返回了香江,公司事情實在太多,根本沒辦法離開太長時間。 

 陶玉墨休息夠了,帶著兩個孩子也回了香江。 

 唯獨林朝陽沒走,倒不是他想摸魚,而是被文協傳遞來的消息留了下來。 

 本來應該在1988年頒發的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為種種特殊原因延宕至今,終於在91年的正月裡有了眉目。 

 3月10日,《人民日報》發文公佈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最終獲獎名單。 

 本屆茅盾文學獎打破了常規,共評出了6部獲獎作品和2部榮譽獎作品。 

 其中獲獎作品包括了林朝陽的《寄生蟲》,陸遙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孫力、餘小惠的《都市風流》,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 

 榮譽獎包括了蕭克的《浴血羅霄》和徐興業的《金甌缺》。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歷來備受文學界矚目,再加上本屆評獎延宕了三年之久,更加聚焦了無數目光。 

 這個評獎結果一出,立刻便在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群體當中引發了熱議。 

 人們熱議的首要焦點是《寄生蟲》的獲獎。 

 算上第一屆的《棋聖》、第二屆的《闖關東》,這已經是林朝陽的作品第三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肯定了。 

 對於任何一個文學評獎來說,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獲獎,並且是連續多屆獲獎,放眼中外這都是極其罕見的。 

 按正常情況來說,這樣的結果公佈,產生一些爭議是在所難免的。 

 但在獲獎名單公佈後,文學界包括讀者群體卻幾乎沒什麼反對的聲音。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寄生蟲》本身的質量過硬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部作品的影響力。 

 要知道《寄生蟲》的改編電影可是在89年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的肯定,這也是中國影史上第一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作品。 

 儘管小說和電影並非同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但電影大獎的加持無疑帶給了《寄生蟲》巨大的益處,讓它在廣大讀者心中擁有了遠超同時期作品的影響力和地位。 

 但有一個問題是,雖說《寄生蟲》的獲獎無可爭議,但這畢竟是第三次獲獎了。 

 大家都明白,對於一個追求權威性和公平性的獎項來說,這樣的結果絕對是評委會不想看到的。 

 而如今的林朝陽又正值作家的巔峰時期,前年的《入殮師》、去年的《父親》…… 

 新作依舊強的可怕,而且據傳言,他還要搞個“生老病死”四部曲。 

 繼“香江三部曲”後,又要來“生老病死”四部曲,簡直是不給同行們留活路。 

 現在文學界最好奇的問題就是,下一屆評獎,評委會打算怎麼辦? 

 是繼續讓他這麼“肆無忌憚”的拿下去,還是找個什麼理由給他卡出去。 

 有些人覺得光卡作品是不夠的,因為即便你找個什麼理由把《入殮師》《父親》給卡出去,就他那個老母豬產崽的產量,等第四屆評獎的時候估計還能有作品夠資格入圍。 

 必須得把他這個人給卡掉! 

 別管用什麼手段,都得卡掉,簡直就是文學界評獎的毒瘤! 

 存在這樣心態的主要是文學界的同行,並且還是作品有希望提名和得獎的同行。 

 至於更普通的大眾,大家其實挺樂於看到這種創紀錄的情況發生。 

 連拿三屆茅盾文學獎,估計以後也不太可能有了。 

 當然了,同一個人拿獎太多,大家也會產生點審美疲勞,感覺沒什麼驚喜。 

 除了針對林朝陽第三次獲獎的討論,本屆茅盾文學獎也產生了一些負面輿論。 

 首先就是榮譽獎的設立,這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得獎就是得獎,沒得獎就是沒得獎,你弄個榮譽獎算算怎麼回事? 

 第二個爭議點則是獲獎作品當中有明顯與其他作品存在水平差異的作品存在,且還是評委作品獲獎。 

 儘管其已退出評獎,卻始終無法消弭文學界的諸多質疑。 

 而隨著一些評獎細節的流傳,這種質疑聲也變得越來越大。 

 原來獲獎的那部作品竟然並非是通過正常渠道入選的,而是由三位評委在評獎最後階段動議增加的。 

 有人將茅盾文學獎和莊重文文學獎排到一起做了比較。 

 評委迴避制度,每個正規一點的文學評獎都會有,茅盾文學獎和莊重文文學獎也不例外。 

 人家莊重文文學獎的推動者林朝陽從一開始就聲明瞭自己的作品永遠不參評獎項,並且評委每屆更新1/2,評委的作品前後三屆共六年不得參評獎項。 

 盡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人情對評獎的影響。 

 反觀這一屆茅盾文學獎,評委作品在最後階段被動議增加,這不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嗎?而且還是別人都跑到終點前了才參賽,臉都不要了。 

 最離譜的是,人家迴避不是作品迴避,而是人迴避,作品正常參評。 

 對比這一屆中另一位作品同樣被動議參評的作家,人家直接選擇了作品取消參評資格,高下立判。 

 受此影響,茅盾文學獎的風評變差了不少。 

 相反的是,被拿來當作參照物的莊重文文學獎,在啥也沒做的情況下,口碑和風評突然暴漲了一波。 

 當然了,莊重文文學獎這幾年在文學界和讀者群體的評價一直不錯。 

 有了這次的對比,文學界的很多同行看林朝陽也沒那麼不順眼了。 

 畢竟當初莊重文文學獎可是在他的強力推動下,才得以推行了現在的評獎制度。 

 事實證明,林朝陽的高風亮節和遠見確實高人一籌。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但不管再如何爭議,評獎結果已經產生,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3月29日,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在燕京國際大飯店舉行。 

 除了有兩位國副級領導出席之外,還有如艾青、馮牧、陳荒煤等文藝界的老前輩出席,臺下還有一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