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30/230291/129536368.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帶我去遠方-第542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3頁),靜默文學
坐望敬亭 作品

第542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3頁)

 規格之高、規模之大,更盛前兩屆。 

 林朝陽的《寄生蟲》排名第一,要代表獲獎者致辭,他在例行的感謝過後,突然說道: 

 “這是本人第三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肯定,不出意外的話,應該也是最後一屆……” 

 此話一出,會場內頓時一片譁然。 

 不少人早就想到了這一屆拿完獎之後,林朝陽在茅盾文學獎的評獎之路肯定要有點說法,畢竟中國人講究“事不過三”嘛。 

 但誰也沒想到,林朝陽竟然會在授獎大會上就這樣說了出來。 

 眾聲喧嚷之際,林朝陽面色如常,臉上掛著淡淡微笑,語氣詼諧的說道: 

 “拿了三次獎,我估計不少同行心裡都在罵我……” 

 會場內的喧嚷一時變成了鬨笑。 

 “我們搞文學評獎,目的有三,一為引導創作方向,二為發掘新人,三為激勵創作,都是為了繁榮文學發展與創作。 

 我在前面一堵,不知擋了多少人的路……” 

 林朝陽說的俏皮,眾人又是一陣鬨笑。 

 “所以啊,以後我的作品就不參評茅盾文學獎了。在此聲明,不是有人向我施加壓力,也不是對茅盾文學獎看不上了。 

 純粹是我想為茅盾文學獎和國內的文學發展做點貢獻。” 

 在林朝陽的輕鬆發言下,會場內已經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等現場的笑聲低了下來之後,林朝陽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一些,正色起來。 

 “最後再說一句世俗點的話吧,大家能坐在這裡,都已經算是功成名就了。 

 這人生的列車啊,有人上,有人下,沒人能一直坐下去。 

 要到站了,大家不妨早點起身。 

 早下車,下一途的風景也許更美。” 

 林朝陽最後這番話意味深長,似有所指,會場內的眾人幾乎在一瞬間便知道他在說什麼。 

 在今天這樣的場合裡,大家的發言都是花團錦簇,和光同塵。 

 林朝陽最後的這段話儘管很含蓄,不帶什麼煙火氣,但幾乎算得上是公開的批評了。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他在說什麼,都明白他矛頭所指的人是誰。 

 現場許多人第一時間將目光對準了臺上角落裡的一道身影,他們無法得知對方此時的心情,但想必是很精彩的。 

 不過大家此刻心中更多的還是佩服,佩服林朝陽今天敢於在這樣的場合下公開亮明自己的態度,也佩服他剛才言語間顯露的格局。 

 因而許多人在看了那道身影之後,眼神並沒有駐留,而是又放到了林朝陽身上。 

 在他走下臺的時候,同行們的眼神聚焦在他身上,匯成一道如有實質的欽佩目光。 

 這才是茅盾文學獎實至名歸的獲獎者! 

 授獎大會結束,林朝陽身邊簇擁了一群中青年作家,其中李拓的臉色最為亢奮。 

 “朝陽,你可真敢說。” 

 眾人也是一臉贊同。 

 這一屆的評獎過程和結果,大傢俬下早有爭議,但再怎麼爭議也都是私下的。 

 在頒獎時這麼當著數百位文藝界領導、同仁和記者的面,如此講出來,絕對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氣的事。 

 而且林朝陽在說那番話之前,恰好又擺明了自己今後不再參評茅盾文學獎的立場。 

 先做後說,不僅是與對方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確立了自己敢作敢當的影響,令人想不佩服都不行。 

 眾人誇獎、稱讚聲不絕,聲音並不小,引得不少人側目。 

 其實剛才林朝陽的話也引發了不少人的不滿,比如評委會里的一些人、比如文協的一些人,但他們拿林朝陽也沒什麼辦法,人家以後都不參評了,你能怎麼樣? 

 再說了,那麼多領導在場都沒說什麼,他們又能怎麼樣呢? 

 有些人甚至狹隘的猜想,林朝陽可能就是因為以後沒辦法參評了,所以才會在今天鬧這麼一出。 

 在授獎大會後接受新聞媒體的專題採訪時,有記者問到了林朝陽在臺上最後那番話的指向。 

 “文學評獎嘛,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結果已經是既定事實,誰也無法改變。但我們身為創作者,要為後來者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林朝陽如此說道。 

 授獎次日,林朝陽在發言和接受採訪時所說的話見諸報端,立刻在文學界引起了巨大的關注,並且收穫了一邊倒的好評。 

 儘管林朝陽自始至終沒有點名道姓,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說這些話指的是誰。 

 而那位老前輩,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啞巴說黃連,有苦說不出。 

 畢竟拿了獎,真要是當面鑼對面鼓的吵起來,他的臉丟的更大。 

 權衡之下,對方也只能閉口不言。 

 隔了兩天,小六部口衚衕裡久違的迎來了尋味齋文化沙龍。 

 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全國範圍內的文學評獎逐漸有濫觴之禍,文協方面專門召開了研究文學評獎改革的會議。 

 結果是將現有的各單項文學獎進行合併成為魯迅文學獎。 

 文協的本意是好的,這場會議結束後如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等獎項確實停辦了,但因文協領導層突然調整,設立魯迅文學獎一事卻被擱置了。 

 自那以後,尋味齋文化沙龍舉辦的次數也變少了,好在還有莊重文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 

 今年的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前,李拓找到林朝陽,讓他今年無論如何也得請回客。 

 燕京的文學界,有獎項卻沒有尋味齋的宴會,總讓人感覺少點什麼。 

 難得沙龍再開張,第一天依舊是作家們跟文學愛好者們的交流活動,氣氛極為熱烈。 

 到第二天請客吃飯,來的作家不多,算上林朝陽自己才六個人。 

 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本來就少,今年有八組獲獎作家已經是破天荒了。 

 除了已經去世的《金甌缺》的作者徐興業,另外兩位獲獎的將軍肯定是不屑於參加這種活動的。 

 之所以是六個人,是因為獲獎作品《都市風流》是兩人合著的。 

 人少了點,但氣氛卻很和諧。 

 五部獲獎作品,六位獲獎作家,都是四零後、五零後的中青年作家。 

 其中合著《都市風流》的孫力和餘小惠、《平凡的世界》的陸遙還都是49年出生的,其他人因此戲稱三人是“建國派”。 

 大家聊的興起,話題逐漸從文學和創作輻射開來,有人問起了大家獎金都想怎麼花。 

 前兩年物價飛漲,社會人均收入和工資也漲了不少,但茅盾文學獎5000塊的獎金對於大家來說依舊不是筆小數目。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要買摩托車的,有說要存起來吃利息的,反正都是生活相關。 

 林朝陽笑而不語,大家也沒追問他,都知道他不差錢。 

 唯獨陸遙卻說,“我錢已經花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