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藝術!(第3頁)
受瓊瑤的啟發,兩家報紙都將林朝陽和三毛的“友情”重點渲染了一番,再配合上林朝陽抵臺,卻緣慳一面……
那種無可奈何的宿命感,簡直比電影畫面呈現的還要強烈。
“這……”林朝陽看著報紙有些無奈。
林海音調侃道:“有何感想?”
“情況倒是差不多,不過是用了些春秋筆法。”
“都是為了吸引眼球嘛。”
閒談一番,午飯過後繼續行程。
在灣島的頭兩天,林朝陽的行程都是到大學訪問。
第三天,林朝陽才到純文學出版社參觀拜訪,跟編輯們進行交流。
晚上,林海音又在家裡特地為林朝陽舉辦了一場宴會,請了諸多文壇好友前來捧場。
林海音年事已高,連著三天時間為林朝陽當地陪,累的不輕,便委託白先勇和瘂弦陪著林朝陽繼續接下來幾天的行程。
到第四天,活動是讀者籤售會,林朝陽所到之處擠滿了慕名而來的文學愛好者,人氣爆棚,場面壯觀。
這種恐怖的人氣,令在場陪伴的白先勇和瘂弦都感到震驚。
林朝陽所引發的這種轟動效應,若是放在七十年代,兩人還可以理解,那畢竟是灣島文學的的黃金年代,幾乎所有學生都是文學愛好者。
但現在不一樣了,灣島文學的高峰期早已過去,那一代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也逐漸沉寂。
這樣的情景放在九十年代,著實讓人有種如夢似幻的不真實感。
出於對這種奇特場景的好奇,兩人還專門跟排隊等待的讀者聊了幾句。
兩人發現這些人確實都看過林朝陽的不少作品,算是忠實讀者。
而他們對林朝陽超越普通作家的喜愛,除了是喜歡小說,也有電影改編的加成。
一部《楚門的世界》,一部《寄生蟲》,不僅是在香江、灣島和東南亞地區熱映過,還獲得了國際大獎,在許多國家上映並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力,讀者們提起這件事都感到與有榮焉。
瞭解了情況,白先勇和瘂弦也覺得很合理。
89年侯孝賢憑藉一部《悲情城市》橫掃威尼斯,一舉成為灣島電影界的領軍人物,連原本對侯孝賢進行打壓的zf不得不放寬了對他的限制。
不管是大陸電影、灣島電影又或者是香江電影,在國際上始終是不夠強勢的。
好不容易有佳片為世界所矚目,原著讀者也好、改編電影影迷也好,為之驕傲、自豪再正常不過。
籤售會現場熱鬧非凡,直到下午依舊是人山人海。
臨近結束時,林朝陽正認真的為讀者簽名,站在他面前的女讀者突然用哭腔對林朝陽說:
“林先生,您和三毛之間的友情太讓人感動了!”
林朝陽先是懵了一下,然後意識到這位估計是被報紙上的新聞給引導的代入太深了。
前幾天,因著《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的報道,讓林朝陽的灣島之行為不少民眾所關注。
之後,又幾家媒體似乎見《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熱炒林朝陽跟三毛的友情牌效果不俗,迅速跟進,添油加醋的做了一些報道。
更讓這段“友情”為島內眾多民眾熟知,順便賺取了不少眼淚,連著幾家報紙的銷量都漲了不少。
受連篇累牘的報道影響,林朝陽參加活動時不時就有熱心讀者問起這件事。
面對這種情況林朝陽也不好辯解他跟三毛壓根沒有報紙上所說的那麼深的交往,只能和氣的說一聲“謝謝”。
今天面對這位讀者,林朝陽依舊如此。
結果女讀者還不滿意,問道:“您什麼時間去弔唁三毛?”
林朝陽和氣的說道:“應該在明天吧。”
訪問之行的最後兩天是林朝陽的個人行程,現在不說全灣島的媒體都盯著他的一舉一動,起碼半數都在等著他的行動。
之前這幫媒體渲染了大半天,等的不就是這個時候嘛!
林朝陽覺得也就是現在沒有短視頻,要不然這幫媒體都敢在他弔唁的時候開直播。
“我們這些讀者也會陪著您的!”
聽到林朝陽的回答,女讀者心滿意足,強忍著淚水說了一句,頭也不回的便跑了。
林朝陽舉著書的手懸在半空,“誒……”
咱就是說,我去弔唁一下逝者,你說的好像要陪我共赴黃泉一樣是幾個意思?
8月2日,林朝陽訪問灣島的第五天。
一早,他身邊陪同著林海音、白先勇、瘂弦等灣島的作家同仁,驅車來到了金山鄉的金寶山墓園。
青松翠柏,碑石林立,金寶山墓園與大多數的中國墓園都差不多。
林朝陽一行人的車子停在墓園外,一同停下的還有跟在後面的多輛汽車。
車子停下後,一群記者打開車門腳步迅捷的尋找各種機位,只為抓取到林朝陽弔唁之行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除了這些多餘的記者,墓園外還有數百位早已等在這裡的讀者。
這些人都是深受近幾天的媒體報道感動,聽說了林朝陽要來弔唁故友,自發前來的。
對於弔唁三毛,他內心沒有任何不情願或反感。
在他看來,三毛的性格和行事方式或許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文學上的創造力和成就,以及她帶給了那麼多讀者的精神慰藉。
單就這一點來說,她就是值得尊敬的。
身邊圍繞著一群記者,如同對著蟠桃垂涎欲滴的潑猴,上躥下跳,閃光燈閃個不停。
身後一群讀者,神情虔誠無比,如同朝聖。
林朝陽站在三毛墓前,心情複雜。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成藝術!
短暫的弔唁結束,林朝陽正準備離開墓園,卻被好事的記者堵住問弔唁感受。
結果沒用林朝陽說話,兩個擋住去路的記者就被幾個憤怒的同行推到了一邊。
人家來弔唁友人,你們拍拍照就算了,還問感受,問尼瑪的感受!
這跟大過年的,問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你幸福嗎”有什麼區別?
跟指著“連載”狀態的網文質問為什麼沒完結有什麼區別?
陳映真從年輕時便性情暴烈,推完了人,他毫不避諱的罵道:“現在這幫記者,真是寡廉鮮恥!”
他面相兇惡,大有兩個記者敢還嘴就要大打出手的架勢,其他記者看到如此場面,立刻止住了蠢蠢欲動的腳步和舌頭。
這些記者雖說是無冕之王,但遇上“不講理的兵”也得退讓三分。
他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林朝陽一夥人,乘車離開了墓園,然後又被剛才冷眼旁觀的讀者唾棄了一番,灰溜溜的離開了墓園。
翌日上午,有關於林朝陽弔唁三毛的新聞成了灣島各大報紙的頭條,潮水一般的湧向民眾。
這從頭到尾,如同連續劇的劇情看的民眾們直呼上頭,更不必提還有那些被新聞感染,深受感動的人。
這天的新聞報道,將林朝陽此行訪問灣島的關注度推向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