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藝術!(第2頁)
林朝陽與陳映真客套了兩句,白先勇說道:“我聽在紐約的朋友說,林先生現在還在創作一部全英文小說,還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
林朝陽聞言表情略顯訝異,沒想到連白先勇都知道他新小說的事。
白先勇出身名門,父親是小諸葛。
他五十年代末便進入文壇,是灣島文壇七八十年代風頭最勁的作家之一。
不過他成年後在灣島的時間並不長,大學後去了美國愛荷華大學學習,後又進入了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教學,一直住在美國。
還曾寫過一部以留學生為對象的短篇小說集,書名就叫《紐約客》。
白先勇常年生活在美國,認識些美國文化界的朋友想來倒也不稀奇。
“是。”
聽著兩人的對話,周圍人不禁滿心好奇,林朝陽竟然在以全英文寫作?
在大家看來,以非母語來寫長篇小說跟寫專欄文章,難度可不在一個範圍上。
白先勇面上露出欽佩之色,他在美國教學、生活,時常也會以英文寫些文字。
深知對於他們這些說中文的作家來說,要以英文來寫作,並且還要獲得美國人的認可,是多麼有難度的事。
而且,他還從朋友處瞭解到,林朝陽這次創作的小說內容題材十分大膽,竟是以如今人人談之色變的hiv病毒為背景。
提到hiv,白先勇很有些感慨,因為他本人就是同性戀。
hiv病毒的起源未知,但在男同群體氾濫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原本就邊緣化的群體這幾年已經被妖魔化,哪怕是在一向風氣開放的美國也是如此。
白先勇也是灣島最早一批公開自己取向的人,他在長篇小說《孽子》、散文《樹猶如此》等作品當中均公開討論過這件事。
後世提起lgbt群體,因為道德綁架和意識形態問題在大眾之中已經臭名昭著,但終究可以被公開討論的事。
但在現在這個時間,尤其是在東亞社會,還是個很敏感的話題。
因此,白先勇對林朝陽的新書敢於用全英文寫作,並且討論的還是如此敏感的話題,充滿了敬佩之情。
聊了幾句之後,林朝陽察覺出了不對勁,白先勇對他新書的內容似乎有些誤解。
只好解釋道:“這部小說的重點,既不是hiv,也不是同性戀,而是人類在面對疾病這個對手時的態度,涉及到這兩個元素只是巧合。”
“原來是這樣。”
白先勇有些遺憾,以林朝陽現在在國際文壇的影響力,如果能寫一部那樣的作品,想必會改變一些他們這個群體的社會處境吧。
午飯過後,林朝陽在灣島的訪問行程就開始了。
第一站是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中山女高是灣島最早成立的女子高中之一,培養了諸多政治、文化界名人。
林海音之所以會把林朝陽訪問的第一站選在這裡,主要目的是因為“中山”二字。
林朝陽並非政治人物,跑去gf紀念館之類的地點過於敏感,中山女高就很貼合。
在中山女高,林朝陽受到了高中生們的熱烈歡迎。
作為灣島內最好的女子高中,中山女高管理森嚴,學生們正值青春年少,文藝少女眾多。
林朝陽雖不是明星,但如今在國際上名聲在外,最關鍵的是,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楚門的世界》和《寄生蟲》都在灣島上映過,並且票房出眾。
在很多擁有文藝夢想的女高學生心目當中,林朝陽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那些明星。
為了迎接林朝陽的到來,中山女高還特地請到了學校的優秀校友瓊瑤,為林朝陽和瓊瑤舉辦了一場對談。
可惜林朝陽跟瓊瑤,一個是寫純文學的、一個是寫言情小說的,聊創作根本聊不到一個壺裡,林朝陽只好轉移話題聊點別的。
到對談最後,瓊瑤突然感慨起來,說:“三毛生前與林先生神交已久,十分想與林先生見一面,可惜緣慳一面,若是她晚走半年,或是林先生早來半年……”
說到這裡,瓊瑤聲音哽咽,面容悲切。
三毛今年1月因病住院手術,不想入院兩天突然自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瓊瑤和三毛是好友,她把自己活成了書中人物的模樣,突然之間的性情倒不令人驚訝。
林朝陽慨嘆道:“確實可惜,我這次來也要去悼念一番的。”
兩人的這番對話,完全就是言情小說裡的對白,在場的女高中生哪裡受得了這個啊,有些情感豐富的學生已經當場淚奔,腦補出了一出“高山流水”的悽美故事。
學生們感動是因為腦補,在場的《聯合報》《中國時報》的幾位記者激動卻是因為嗅到了頭條的味道。
中午林朝陽抵達機場時,接機儀式堪稱隆重。
到下午活動時跟隨的人少了許多,只有林海音帶著兩位純文學出版社的人以及媒體記者。
去年《聯合報》嚐到了報道林朝陽的甜頭,這次林朝陽訪問灣島他們打算全程跟蹤採訪。
《中國時報》跟《聯合報》歷來針鋒相對,再加上去年的那股風潮確實讓他們很羨慕,因此這次也派了人跟著林朝陽。
林朝陽如今是國際性作家,三毛也是享譽華人世界的女性作家。
三毛前年還曾為林朝陽訪問灣島而搖旗吶喊,結果林朝陽今年來了,她卻去世了。
這樣的戲劇性和宿命感確實拉滿了,記者們深諳新聞之道,深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要稍一渲染兩人之間的“友情故事”,必然會收穫無數讀者的眼淚和關注。
想到這裡,這些記者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看向瓊瑤的眼神充滿了感激。
您這一哭,哭出個頭條!
真不愧是言情教主!
與三毛的緣慳一面,令林朝陽的形象在女高學生心目中無緣無故的多了一層悲情色彩,崇拜之情更勝從前。
訪問結束,林朝陽離開學校往返回酒店。
坐在回酒店的車上,林海音玩笑著說道:“我真沒想到,朝陽你在高中學生群體當中竟然有這樣的影響力!”
林朝陽苦笑道:“我也沒想到。”
第二天,林朝陽又前往政大訪問,政大學生們的反響依舊熱烈。
但跟在中山女高時享受到的迷妹般的追捧不同,大學生們慣愛指點江山,有些學生在交流時為了彰顯自身故意將話題引到政治話題上,但都被林朝陽輕鬆化解。
上午的交流結束後,按照安排,用過午餐後林朝陽還要往新竹市去灣島水木大學進行交流。
午餐就在政大校內解決,吃飯時,林海音笑容可掬的遞給林朝陽兩張報紙。
“你看!你上頭條了。”
林海音遞來的報紙是《聯合報》和《中國時報》,昨天林朝陽抵達灣島,出現在機場的媒體有五六家,今天報紙上有他的新聞不稀奇。
稀奇的是,兩家報紙不約而同的都將林朝陽的新聞放到了頭條。
按理來說,林朝陽抵臺訪問這種新聞,距離頭條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兩家報紙既然這麼做,自然有它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