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心理測量者:無罪辯護 OR5-EP2:坦途(3)(第2頁)

 舒勒點了點頭,打算去隔壁找麥克尼爾,但他忽然記起了伯頓最近兼職的諸多行當。光頭的瑞士人猛地回過頭,輕描淡寫地問道:

 “……你騙他錢了?”

 “我怎麼會有這種本事呢?如果我能非常精確地從別人手裡騙錢,那些大亨們早就把我抓走了。”伯頓先是一愣,而後忍不住笑了,手裡的盤子都在顫抖,“再說了,就算我現在開始專職騙錢,騙來的錢都不夠你的項目支持一年啊。”

 彼得·伯頓用什麼手段賺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賺來的錢能夠讓麥克尼爾和其他同伴過上相當體面的生活、擺脫由於手頭拮据而處處受到牽制的狀態。伯頓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對他的戰友們說,若是他們不想方設法地到處賺錢,屆時為了吃飽一頓飯而被別人僱傭著去犯罪的就會是他們了。

 再次見到麥克尼爾時,舒勒著實吃驚不小。穿著揹帶褲的麥克尼爾渾身上下沾滿白漿,頭髮上也帶著幾塊油漆。他和其他裝修工人一起爬著腳手架,由於聽到舒勒的喊聲而差一點摔下來。

 “這是保持高強度運動狀態,沒錯。”他尷尬地對舒勒解釋著,“……我去換衣服。”

 半個小時以後,恢復了體面的麥克尼爾同舒勒返回他們在附近的住處,打算和舒勒商討調整計劃的細節問題。剛一進門,舒勒便看到一幅巨大的全息投影地圖擋在了客廳中央位置,上面分明標註著中南半島北部地區的對峙狀況,連東盟軍各作戰部隊的名稱和地點都詳細地顯示出來。不僅如此,大部分牆紙上懸掛著各種不同規格的地圖,這些地圖上同樣被麥克尼爾畫出的記號塞滿,以至於作為嚴格意義外行的舒勒無法從中獲取到什麼有效信息。

 這些地圖是根據媒體公佈的新聞而製作的,當新聞失真時,得出的結論自然也缺乏參考價值。興亞會聰明地沒有試圖阻止媒體的報道,誘導不同的媒體之間互相廝殺才削弱他們所受到的挑戰。中南半島北部地區發生的武裝衝突該如何定性,成為了媒體人士爭論的重點話題之一,這也使得興亞會得以用稍微簡略的方式公開東盟軍最近的戰況。

 “奇怪,興亞會說東盟軍剿滅匪徒的戰鬥十分順利,但從你的地圖上來看……”舒勒坐在沙發上,打開空調,皺起了眉頭,“我不是很懂這些,雖然我在eu軍事委員會也看過一些戰報……他們已經被迫撤退到了北方的少數主要城市中。”

 “舒勒,戰報會騙人,但是戰線不會。”麥克尼爾遞給舒勒一瓶可樂,被舒勒婉拒了,“儘管東盟軍在戰區實施了信息管制——包括全面停止網絡服務——然而他們無法迴避交戰地點不斷地向南移動的事實。”說到這裡,他打開了可樂瓶,指著中南半島南部幾處塗成綠色的區域,“由於自由南洋聯軍正在南下,中南半島南部最近才會多次發生當地公民殺死派駐官員等事件。”

 理論上,東盟軍應當完全服從新加坡方面的指揮,而命令是否能夠得到落實則要看這些命令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相應軍閥的需求。不屬於東盟軍的民間武裝組織過去很難和東盟軍對抗,因為大部分東盟軍將領有一個共識:無論他們為了爭奪地盤而進行的廝殺激烈到什麼程度,都不能讓東盟軍以外的第三方勢力攪局。因此,自東盟建立以來,非東盟軍武裝組織所能到達的極限便是當年由興亞會建立的呂宋共和國。

 然而,僅憑麥克尼爾一個人坐在新加坡看著各種新聞胡思亂想,他是不可能勾勒出真實的戰況的。為此,迪迪埃·博尚主動請纓,前往柬埔寨一帶調查物資運輸情況,這是確保麥克尼爾能夠從混亂的虛假消息中察覺真相的重要保障。雖然他對博尚的隱瞞仍然有些不滿,但博尚所能聯繫上的那位大人物對他們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

 “原來是壓制民間武裝的軍閥被大幅度削弱導致這些民間武裝獲得了生存空間。”舒勒這一次總算聽懂了麥克尼爾的講解,“我想,咱們的意見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須先把這些在中南半島北部的武裝組織殲滅,或者至少讓激烈的戰鬥結束,這樣才能讓興亞會和韓議長為我們的計劃分配更多的資金。”

 “這不用你來提,韓將軍已經有這個打算,他確實要派桑松將軍北上去監督當地的戰況。”麥克尼爾在沿著湄公河的方向上畫了幾條線,“湄公河畢竟是他起兵的地方,韓將軍不會想要坐視自由南洋聯軍順湄公河而下的。”

 到頭來,麥克尼爾提出的防止團隊的活動被牽制的策略反而使得他們接受了另一種約束。由於計劃需要的成本實在是驚人,以至於連彼得·伯頓都不可能籌措到那麼多資金,他們依舊需要為東盟和興亞會辦事才能維持自己現有的生活狀態並探索潛藏的危機。此外,假設麥克尼爾的猜想是正確的,李林很可能向這個世界中釋放了另一個和他們立場相反或相同但手段迥異的。

 “對了,最近有不少日本商人來新加坡,我覺得你可以想辦法讓島田博士和他們見一面。”麥克尼爾舒適地靠在沙發上,享受著暫時不必勞作的愜意生活,“都是日本人,那些人肯定會願意為他投資的。”

 “這可不行。”舒勒為難地搖了搖頭,“島田真司的身份是被流放的日本人,也就是說他為目前的日本所不容。我們最好把他保護起來,起碼不能讓日本人從我們這裡知道他的情況。”

 “也對。”麥克尼爾也覺得自己剛才的想法有些魯莽了,“其實我之前託他去查明我們在馬尼拉長期沒有觸發警報的原因,可他一直也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覆,再加上他比你更能躲在實驗室裡不出門……想見他一面實在是太難了。”

 話音剛落,外面忽然響起了警報聲。這種警報對於每一個不那麼遵守法律的公民而言無疑是催命符,僅能顯示某一市區內犯罪壓力上升的半成品西比拉系統不能準確地指出潛在罪犯的位置,還得勞煩血盟團民兵親自動手把那些人抓出來進行篩查。每一個揣著心事的市民都將陷入恐懼之中難以自拔,直到那頂罪犯的帽子落在別人頭上之後,他們才如釋重負地重新戴上了模範好市民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