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心理測量者:無罪辯護 OR5-EP4:戡亂(8)

 or5-ep4:戡亂(8)

 消息是從什麼地方走漏的、又有誰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叛徒呢?麥克尼爾不知道,伯頓不知道,博尚也不知道,長期住在香巴拉浮島的各個研究所裡工作的舒勒和島田真司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儘管他們在舒勒和島田真司聯手開發的工具的幫助下逃過一劫、避免被東盟的警察或血盟團民兵投入監獄,但計劃被敵人識破的失敗陰影已然籠罩在眾人的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東盟的局勢變化速度之快讓麥克尼爾很難長期在同一個地方逗留,他簡直成為了活躍在興亞會的游擊隊員,只不過他的對手不是興亞會本身而是興亞會內部其他在他看來危害更大的派系。把他們千辛萬苦地從敵人手中截獲的重要貨物交給了舒勒後,麥克尼爾暫時放下了其他心思,他決定返回中南半島北方,既是為了躲避新加坡的善後工作,也是為了在他們手上開辦的各項工程。急於把長遠的工程在自己可預見的範圍內完成,固然是急功近利;不管不顧地把相關事務全都拋給後人,同樣堪稱最不負責任的做法。

 “我們在南方折騰了這麼久,一無所獲。”彼得·伯頓剛回到他們在老谷縣的辦公室,就決定連續多日不出門,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過失,“看來還是我們手邊的情報太少了,以至於即便我們能夠判斷出敵人的動向,卻不能就此查明他們的目的和下一步動作。”

 “也許還不算一無所獲。”麥克尼爾糾正道,“起碼我們現在可以從身邊的盟友中找出那些最不可信的人。”

 在追查東盟人口販賣和走私犯罪的過程中,依據先前舒勒的微型偵察無人機獲得的情報,麥克尼爾順藤摸瓜地找到了疑似在2115年年初策劃在胡坦班達刺殺迪迪埃·博尚並對金邊的國際會議中心發起襲擊的罪魁禍首謝爾蓋·彼得洛夫,恰好在對方和他的幕後主使關係最脆弱的時候成功地引起了懷疑並導致彼得洛夫險些被殺,彼得洛夫因此暫時投靠了麥克尼爾並同麥克尼爾精心策劃了新加坡的伏擊。雖然彼得洛夫本人已經在新加坡遇害、他的同夥也四散奔逃,麥克尼爾願意暫時為對方掉下幾滴鱷魚的眼淚。

 以彼得洛夫的表態和中南半島北方某些襲擊事件中零散的證據作為根據,麥克尼爾決定將弗拉基米爾·馬卡洛夫和列入懷疑名單之中。他相信那天深夜出現在倉庫附近指揮武裝人員襲擊他們的敵人首領正是馬卡洛夫,哪怕他沒看到對方的真面目而只能模糊地在熊熊燃燒的火海另一側看到一個模糊的背影。如此一來,另一個更為艱難的問題擺在了麥克尼爾的手邊:是否應該立刻對馬卡洛夫的那些俄羅斯商人朋友們採取行動?

 經麥克尼爾這麼一提醒,彼得·伯頓也感到事態嚴重。他相信麥克尼爾的直覺,決策過程中允許直覺存在是不違背理性的,那又不是以感性干擾決定。

 “……但他們很有用,不是嗎?”兩人在公寓樓所住房間的客廳裡對視了將近半個小時,伯頓吞吞吐吐地勸說麥克尼爾暫緩行動,“你又沒有看到的真面目,這時候如果我們假裝完全不在乎對方的什麼,說不定馬卡洛夫還樂於和我們繼續心照不宣地合作呢。要是現在突然找藉口把他們驅逐,不說什麼更抽象的經濟影響,光是老谷縣突然湧現的大量無業遊民就能把我們活活撕碎。”

 “奇怪。我再一次感到好奇:這麼好用的辦法,為什麼不去效仿呢?”麥克尼爾煩躁地用空瓶子敲著桌面,“他們完全可以開設許多的企業,藉助興亞會的各項新政獲得快速發展,以此作為他們以後和興亞會討價還價的本錢。”

 “你為什麼會認為他們沒有嘗試這麼做呢?”伯頓感到有些好笑,往常這時候應該是麥克尼爾來提醒他注意靈活地改變思路,這一次輪到他來指點麥克尼爾了,“也許東盟每一家賬目異常、虧空數據詭異的企業,都是他們的提線木偶。不說這些了,即便我們和馬卡洛夫的合作結束了,可是現狀還要維持下去,我們不能承擔主動打破現狀的罵名。”

 他們無疑處於更被動的局面中,若他們仍是流浪在外的僱傭兵和難民,事情倒是變得簡單了許多;而現在,他們則只能賭敵人比他們更缺乏打破現狀的勇氣。此時,來自興亞會內部的革新派的支持反而成為了莫大的壓力,過度地透支這些人的信任會把麥克尼爾和他的同伴們推向更危險的境地,而這也是麥克尼爾暫時找不出報復措施的原因之一。看在上帝的面子上,要是東盟的其他商人願意跑到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做生意,這件事不必他來管,整個中南半島北方的貧困地區早就走上了通向富裕的道路了。

 哪怕是對工程進度進行比較樂觀的估計,直到幾年後麥克尼爾才能以相對更小的損失和這些人決裂。

 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伯頓放棄躺在公寓樓或辦公室裡休息的想法,把伯頓推出住處、讓伯頓去代替他應付那些可能因察覺到他返回老谷縣而變得再度活躍起來的本地名流們。至於麥克尼爾,他需要對前段時間伯頓動身離開老谷縣之前可能洩密的人員進行一番調查。

 在趕往他們私自設立的俘虜營兼的途中,麥克尼爾接到了阿南達的電話,他從阿南達的報告中得知了一個讓他差一點從車上跳下去的消息。勉強按捺住了內心的慌張後,邁克爾·麥克尼爾不動聲色地讓為他開車的司機返回老谷市的城中心區域,他總要先找到一個對敵人下手的突破口才行。

 再見到阿南達的時候,麥克尼爾毫不驚訝地看到三十多歲的泰族青年又變瘦了不少。伯頓不像麥克尼爾那樣願意在身邊隨時安排一個關係較為密切的助手,所以他在代替麥克尼爾管理老谷縣的相關事務時總是找理由把阿南達送去附近的偏遠地區辦事,倒黴的阿南達每天不是在趕路的途中就是在折返的路上,一來二去,他甚至懷疑自己患上了胃病,並在和麥克尼爾重新見面時忙不迭地向麥克尼爾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