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孟伯仲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事不過三很重要(第2頁)

 從數學模型來看,當他們跨過北緯六十度時,填充地塊與正常地區的比例關係便已經掉了個個。時至今日才終於碰上連環填充地塊,這應該算是車隊的運氣。

 ……

 四月十三日,車隊能夠迴歸勒拿河沿岸向前行進的時間越來越少,幾乎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繞過填充地塊上。

 技術專家們試著解釋這個問題,但他們其實沒做太多工作就找到了答案——跨過北緯六十度後就應該是這樣的,不需要對理論模型做什麼微調,理論模型本身就支持這一路上碰到的情況,只不過他們需要的不是理論模型正態分佈中最有可能的那種情況,而是更幸運、稀少的情況罷了。

 車隊中漸漸有人領悟了這一點。應該說,能被選入車隊的人手都不是庸才,即使是李儉這樣的“插班生”,也擁有過人的戰鬥力。

 很快有人通過車隊中預留的申報通道反映,請求裁定車隊是否還需要繼續當前的方針。

 對一般車組成員來說,他們不需要像技術專家一樣進行嚴謹的數據推導和理論模擬,他們的思考可以更粗糙一點。先假設一個“越往北填充地塊密度越大”的條件,再代入“北緯六十度是倒掛的分界線”,便能推理出一件事。

 再想要通過“繞過填充地塊”的方式,沿勒拿河北上到入海口,恐怕不可能了。

 當然,作為北國探險隊的成員,他們大多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向上申報,並非希望車隊打道回府。他們提議指揮們重新審視當前辦法,只是希望換一個方法,比如從“遇到填充地塊就繞行”改一改,變成“計算穿過填充地塊需要的精力,讓車隊直接穿過填充地塊,重新尋找勒拿河沿岸”。

 而這需要冒更大的風險。

 作為全車隊戰鬥力最強的守備個體,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李儉是最無所事事的。

 沒有戰鬥需要他出手,路上遇到的妖獸都被他隨手準備的應激性法術幹掉了,而他本人只能坐在頭車上,每天看看車隊指揮們在例會上激烈討論。

 嚴格地說,作為金丹組的組長,在決定車隊方針的例會上,李儉也有發言權。但他不願意主動行使自己的這份權力。

 因為他是守備,他的提案只會和守備們有關,在已經採取了極保守策略的車隊中,他能提的提案不論是什麼,都會比過去一個月的任何時期都要激進。而守備的激進意味著戰鬥,戰鬥就會產生難以料想的傷亡。李儉對自己開掛般的實力有信心,可這不代表他對能保住所有人的命都有信心。

 如果自己主動提出的提案意味著其他守備會在本不必要的戰鬥中受傷,甚至喪命……李儉還沒有做好迎接這一切的準備。

 所以他不主動發言,只是在每天的例會上準時出席,看其他組長怎麼說,然後在投票環節遵從本心投票——如果其他守備沒有意見,他基本都是在投棄權票。

 雖說他身在其中,但他就像是置身事外一般看著車隊中最能決定方針的一群人討論,比大多數人都要清楚,車隊已經越來越不接受極保守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