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孟伯仲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事不過三很重要(第3頁)

 面前只有兩條半路。第一條路,堅持極保守策略的精神,就地返回,這樣還能帶前半程收集到的全部資料交給華夏;第二條路,堅持北國探險隊一開始的目標,冒戰鬥風險穿過填充地塊,以全部能力邊打邊算,找出直通勒拿河入海口的道路;最後半條路,指望全車隊運氣爆棚,能夠在未來的前行過程中發現一條,不用進入填充地塊就能到達入海口的路線,最好這條路線還能短一點。

 車隊的理性和感性在激盪中反覆,需要很快做出選擇。而逼迫他們做出選擇的導火索,已然迫在眉睫。

 ……

 四月十五日,車隊在一日之內,第三次出現向南為正的位移分量,位移且大小足足超過十千米。

 用人話說:車隊為了繞過填充地塊,已經開始以退為進了。

 車隊成員幾乎人人手中都有指南針,這段在卡車中乾坐著前進的時間中,最普適的娛樂就是看指南針方向。當車隊成員第三次發現指南針更偏向車頭的時候,他們終於忍不了了。

 他們不是不懂“以退為進”“繞路”的概念,但這些天中,他們或多或少都瞭解過,數學已經證明了,這段路程就是在填充地塊中找正常地區,而難度將隨著北上不斷增大。一次以退為進算是繞路,兩次算是磕磕絆絆,那麼三次呢?

 華夏的傳統文化中,“事不過三”很重要,而這促使車隊成員向上級發函——這是比較文雅的說法,實際情況沒這麼平靜——詢問上級,車隊是否還有繞行的必要。

 下午,車隊各組組長們召開了增補會議,討論車隊方針。

 技術專家態度曖昧,畢竟技術專家也並非只有一類人。他們中有部隊背景濃厚的指戰員和軍事專家——守備本應該交給他們指揮,不過卓平代替了這項工作——也有學術背景比較濃厚的大學教授。對前者來說,能否完成使命才是值得考慮的,一切行動都應為更好地完成命令服務;對後者來說,他們現在收集得到的數據已經足夠靈氣復甦相關領域大踏步向前走不少距離,此刻返回意味著“收入穩定”。

 而行車雜務的組長則態度明確,他們希望立刻返回。

 “我再次提醒各位,裝載了大量設備,並且自身可以提供模塊化服務,支撐設備運行平臺的全地形車,本身防禦力可能不足以抵抗妖獸攻擊。如果進入填充地塊,全地形車壞了,你們打算用什麼東西給設備當平臺?”

 出於私心,李儉同意他的說法。如果只有自己就夠了,那麼讓他穿過填充地塊並不是難事,真正困難的是帶上那些設備穿過填充地塊,還要保證它們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