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用血去寫(第3頁)
而在殘酷冰冷的控制變量法中,眾多修仙者被安排了一眼高危的法力防護策略。相當極端的法力分配踩著空洞崩解效應的極限,如果有誰沒回來,同盟計劃中的紅線就會往回收收;如果都活著回來了,該部分法力防護分配比例就會繼續壓榨。
直到榨出最少比例,讓修仙者可以用一份法力,在空洞內待上足夠長的時間。
同盟並未忘記這點:接觸空洞的戰士反饋,從第一次神識穿過空洞到現在,沒有一位回饋,報告空洞另一邊有明確的靈機流動。
修仙者恢復法力需要靈機,沒有靈機就難以快速恢復法力。如果抵抗空洞崩解效應需要法力,那麼法力就和在空洞內活動時間存在強關聯。就算修仙者的其它手段都成了長板,法力上限都會成為限制修仙者在空洞內活動時間的短板。
同盟必須考慮這一點,必須準備一套“最少法力消耗”的空洞防護策略,儘可能以技術手段將這塊短板拉長,再增加實際達成的空洞停留時間。
頭部需要多少比例的法力防護?軀幹?四肢?特殊肢體?肢體與肢體間的負曲率部分和正曲率部分防護比例是否相同?法力防護可否離體?
如何在空洞的崩解效應面前防護肉身,本身就是一套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的龐大課題。如果有指導理論,華夏人族還能通過理論計算儘可能收縮試驗方案範圍,但對這項連發現都只在一天之內的新效應,沒有一種模型可以拿來就用,應用在空洞適性測試上。
這種模型很可能已經被數學家發現了,只不過他們在過去並未發現該模型在現實物理世界中有什麼用處,只當做是數學研究中撿到的寶石,放進“暫時無用”的珠寶箱裡,便束之高閣。
無論如何,在沒有充足數據經驗,也沒有定性理論的時候,就算完全對應的模型已在華夏人族的資料庫中,他們也絕不會拿來就用。
倒不如說,沒有數據支撐,誰知道要拿什麼來用?
於是,關於“如何能以最小比例形成有效法力防護”的解答,全都得用參加測試的附庸戰士的血來寫就。
同盟修仙者沒有一個能知道,究竟哪滴血是不必要的,哪滴血是有價值的。必須去做,必須踩在危險線上,必須跨過危險,才能用性命標出空洞中行動的雷區。
他們當然可以祈求放慢一點,尋求更有效的數學工具,將分析所需的樣本要求再縮小一些。
那誰來讓陰風慢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