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87/87992/102065051.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魏逆-第267章 錄功(第2頁),靜默文學
茶漸濃 作品

第267章 錄功(第2頁)

真就是片刻。

僅僅是沉吟十幾個呼吸後,他就決定將四萬餘戰俘及其家眷皆遷徙歸來中原畫地安置,願意繼續從軍者徙往青州徐州;願卸甲歸田者遷往冀州。

對夏侯惠與毌丘儉的建議皆不取。

身為帝王的他,考慮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

所以,夏侯惠的建議在他眼裡有些偏頗——以魏國的豐饒,遼東苦寒之地都是可有可無,征服類似高句麗、韓濊這種蠻荒落後的蕞爾之地意義何在?

而毌丘儉的建議在他眼裡又落了中庸——要麼不遷徙,要遷徙就盡數遷徙了,還留一半作甚?至於一次性遷徙太多會導致安置不當、恐有餓死凍斃.在沒有落籍編戶之前他們都是戰俘,死了就死了,何足惜哉!

做出定奪後,他還讓夏侯惠二人儘快處理好善後之事、早日歸師。

不止是為了節省國力損耗。

更是他覺得有了討平遼東公孫,這種證明自己決策明智的功績後,推行一些廟堂變革時,需要面對的壓力也會小一些。尤其是今歲司徒董昭、左僕射徐宣相繼病故,司空陳群也臥病無法臨朝,令他覺得時不我待。

暮秋九月。

遼東,襄平城。

夏侯惠帶著鎮護部以及從徵的鮮卑、烏桓遊騎踏上了班師的歸途。

他們是第二批歸來的。

第一批是白部鮮卑。

在襄平城剛被攻下來的第五日,夏侯惠便示意毌丘儉遣他們歸去,等候廟堂封賞的詔令了。

明面上的理由,是戰事已罷,不想再多增他們的勞頓,且秋冬之交素來是遊牧部落遷徙尋找貓冬地方的時候,魏國不能罔顧他們的習慣。

但實際上的緣由,毌丘儉是知道的。

遼東士庶對鮮卑也沒有什麼好感,讓他們繼續留下不利於遼東權柄過渡,還會加劇糧秣的損耗。

雖然遼燧的糧秣還充足。

但遷徙與安置兵將、士庶以及僕婢等事耗費巨大,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如現今隨著夏侯惠歸來的,就是被剝奪了田畝牧場以及奴僕的豪強之家、從叛連坐者等,他們沿途也是耗費不少糧秣的。

至於已然被天子曹叡定論遷徙的遼東俘虜及家眷,則會將分批次乘坐舟船轉移。

曹叡下詔分別由在渤海郡督大軍糧秣的李禎、駐守在徐州的東中郎將與青州刺史負責,無需夏侯惠與毌丘儉操心。

準確的來說,遼東已然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了。

玄菟等三郡傳檄而定、留駐的各部邊軍也安排妥當,啟用了李胤安撫士庶,再加上毌丘儉還釋放了公孫恭、為被公孫淵殺害的倫直與賈範等人修繕墳墓以及徵辟他們的後代為吏等等,如今的遼東聽安穩的。

至多半個月,毌丘儉也將引兵歸來了。

唯一的不同是他歸來幽州薊縣,而夏侯惠歸京師洛陽而已。

也就是說,若日後二人想再次相見的話,得等到毌丘儉被招歸來京師述職才行。

故而,在夏侯惠開拔的前一夜,毌丘儉還特地設宴踐行了。

因為彼此都對此番共事相處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