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錄功(第3頁)
如毌丘儉發現夏侯惠其實挺謙虛、和善的,絲毫沒有傳聞中魯莽、剛愎與強勢的樣子;而夏侯惠則是覺得,有一位心思縝密、不爭功與將所有事情都規劃得有條不紊的副將,屬實太令人省心了!
為此,在餞行宴上,二人還執手說了好些惜別的話。
也很是期待著,日後能再復迎來並肩作戰的機會。
就是有一點分歧。
夏侯惠以賊吳秉性見利行事、望風而動為由,斷言孫權日後必然會來犯遼東,便打算讓牽弘與張虎兩部騎兵,暫留在遼東郡歸夏侯霸節制、有備無患;且想多留一部幽州邊軍在遼東西安平縣駐紮,以防高句麗趁火打劫。
但毌丘儉都婉言回絕了。
理由很充分。
千里討賊大捷,除了留駐的兵馬外,所有將士都歸心似箭、都想著早日歸去領賞與家小團聚,他以什麼理由來讓人留下來呢?
防備賊吳與高句麗?
他們來不來犯、什麼時候來犯,都是個未知數,無論是誰都不能明確斷定。
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啊!
毌丘儉是真的,無法給予一個讓將士們信服的理由啊!
好嘛。
夏侯惠只好作罷。
因為他只敢確鑿賊吳與高句麗來犯,但無法信誓旦旦的斷言他們來犯的日期啊!
尤其是遼東不比其他地方,數千步騎的糧秣供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毌丘儉也很會做人。
他知道夏侯惠提議的另一層緣由,是擔心賊吳與高句麗來犯得手,會令仲兄夏侯惠被指摘無有鎮邊之能。所以,他給有一百部曲的魏舒增兵兩百,並讓有數百白馬義從的公孫毅也留下來了。
夏侯惠對他們二人有大恩。
他們並不介意為夏侯惠的預判買單,留在遼東多勞苦些時日。
事實上也是如此。
公孫毅與魏舒得悉了緣由後,還特地拜謝了毌丘儉,感激他的青睞與信任,給予了他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嗯,他們對夏侯惠的判斷是深信不疑的。
小插曲之後,各自班師再無話。
夏侯惠引兵至遼西孤竹城外的軍營,休整了旬日,待太守傅容將所有被遷徙的豪強之家都接手過去後,才繼續踏上歸來洛陽之途。
此時,他以主將身份對各人的錄功奏表,也剛剛送到洛陽廟堂之上。
毌丘儉被定為首功。
這是沒有什麼好爭議的事情。
畢竟在伐遼東戰事之中,真正籌謀推進與居中調度的人是毌丘儉,而非夏侯惠。
次功則是遼西太守傅容。
這點讓天子曹叡與廟堂諸公有些意外。
但夏侯惠在述表中,詳細言及了傅容戰前定策、提供詳細情報等功勞,且先前毌丘儉上表時也提及了傅容戰前籌劃,所以也沒有多少爭議。
之後,便是各部將率、佐吏、部落大人等依著斬獲與勞苦的次第錄名了。
其中有一人的錄名,令廟堂諸公譁然。
乃是被天子詔令罷黜禁錮的丁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