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推諉(第2頁)
沉浸廟堂久矣的他,當然不會覺得夏侯惠是在故意給廟堂添亂。
而是在乎兩種可能。
其一,是夏侯惠為自身考慮,以此來試探天子的心意。
天子曹叡想擢拔宗室與譙沛元勳子弟、如今諸夏侯曹內部不和,這兩件事在有心人眼裡已然是公開的秘密。
若是廟堂允了他所表,給丁謐錄功授職了,那就等於在無聲的宣告,討滅遼東的夏侯惠聖眷無雙、天子為表恩寵甚至不吝改變先前的旨意。
也就意味著,其他諸夏侯曹無法與他爭鋒了。
但早年被稱為“廟堂莽夫”的夏侯惠,竟有這麼深的城府嗎?已然把因勢利導玩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嗎?
衛臻覺得不可能。
又或者說,早年與夏侯惠有過接觸的他,知道夏侯惠為人魯莽了些、性格剛直了些,但沒有表露過謀己的權欲。
更不是那種持功而驕、沒有分寸的人。
再者,諸夏侯曹的內部爭權,夏侯惠的表現一直都很被動啊!
現今又怎麼可能冒著觸怒天子的風險,玩弄這種上不了檯面的小伎倆呢?
如此一來,另一種可能就呼之欲出了——夏侯惠此舉,或許是被天子曹叡私下授意的吧?
從先前將夏侯惠貶謫去遼西、實際上卻是為了掩人耳目提前過去為伐遼東做籌謀之事推斷,他們二人唱雙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若是當真如此,那就耐人尋味了。
天子曹叡想做什麼呢?
讓浮華案的影響隨著司徒董昭病故而消散,也是天子在變相的籠絡與施恩於如司馬懿等老臣重臣。而諸老臣重臣受恩之後,需要為天子做些什麼呢?
支持士家變革?
不再反駁天子門生被授予督察刺奸之責?
亦或者說,是天子想改變先帝曹丕時期制定的個別舉措,所以需要諸老臣重臣的支持?
說不準,各個都有可能。
甚至還有可能,是天子只是很單純的想試探一下。
想看看司徒董昭過世後,是不是有人生出更改浮華案處理結果的心思了。
畢竟,近一兩年來,天子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已經從先前的從諫如流、兢兢業業、視老臣重臣猶如肺腑的明君之象,變成一位拒諫不聽、奢靡荒淫、時而怠政以及喜怒難測的帝王了。
帶著這種心思,素來敢言的衛臻也沒有說話。
不僅僅是為了避險,更擔心自己的貿然出聲,而讓事情的走向脫離了天子所期。
侍中陳矯與盧毓就從容得多了。
盧毓不必說,在殿內眾人之中當屬他的資歷最淺,升遷為侍中不過兩年的時間。
所以他將自己是坐客,覺得天子曹叡讓他過來參與,是有意栽培他,讓他趁此機會揣摩學習他人是如何處理這種棘手問題的。
沒辦法。
侍中與侍中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如從尚書令轉任侍中的陳矯,那是在論資排輩候補三公有缺!
只是陳矯也沒有說話。
緣由無他。
在遼東告捷之後,天子曹叡就私下給他解惑過,先前讓他次子陳騫出任鎮護部司馬的緣由——為了協助夏侯惠日後主事士家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