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心動Zzz 作品

第996章 改革(第2頁)

戶貼上準確登記每戶的信息,包括籍貫、戶主名、戶口數、成年男丁、未成年男丁、婦女丁口,這些人員的年齡名字,以及與戶主的關係、房屋土地資產等情況,並且會有官府的令印、編號、日期和官吏的簽押,以此作為徵稅和徵發勞役的依據。

統計內容一式兩份,蓋有堪合印章,一份戶籍上交戶部,一份戶貼由民戶持有,戶貼上詳細記載了這戶人家的田產數量以及所應承擔的賦役額度。

戶貼制度雖然明確了每戶百姓所承擔的義務,但也是一種不動產證書,在國家初定的時期,對百姓財產也是一種承認和保護,對穩定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

底層百姓有了戶貼之後,不僅能夠踏實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不再輕易遷徙,也可以按照戶貼上的稅賦額度來明確納稅,避免了官員中飽私囊,或納稅不均等問題。

戶帖制度執行十年後,國家逐漸穩定下來,實際統治也已經擴展到全國,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徵稅,洪武十四年,朝廷開始推行黃冊制度,相比於戶帖制度,黃冊制度有了進一步的完善。

黃冊是一種全國性的戶籍冊,詳細記錄了各地戶籍信息,包括戶種、原籍、現籍、居住地、人口信息以及資產等,與黃冊配套的還有記載土地位置、大小、所有權狀況的魚鱗冊制度。

魚鱗冊,又稱為魚鱗圖冊、魚鱗圖、魚鱗圖籍、魚鱗簿、丈量冊,是一種詳細記錄土地信息的登記簿冊。

魚鱗冊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徵派賦役和明確土地所有權,它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按照順序排列並繪製出來,因為描繪土地區域圖譜形狀類似於魚鱗片的排列,因而得名。

所謂黃冊制度,需要配合裡甲制度來推行,普通百姓分為軍、民、匠三大類,每一百一十戶為一個“裡”,每個“裡”設有十個“甲”,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按年輪流服役,把每個“裡”的住戶按照籍貫、姓名、人口、田宅、地畝等逐一登記,呈送上級,每十年更新一次。

在城曰坊,近城曰廂,鄉都曰裡。裡編為冊,冊首總為一圖。鰥寡孤獨不任役者,附十甲後為畸零。僧道給度牒,有田者編冊如民科,無田者亦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增減而升降之。

黃冊一式四份:一份上交戶部,其餘三份布政司、府、縣各存一份。上交戶部冊面黃紙,故謂之黃冊。

黃冊不僅是徵稅的依據,也是分配徭役、管理人口流動的重要工具。

無論是“戶貼”還是“黃冊”,都體現出戶籍制度的等級差異,同為大明臣民,在戶籍身份上有明顯的等級之分,可分為宗室、官紳、庶民、賤民四個等級。

宗室戶籍包括皇室和宗藩人口,他們處於等級制度的頂層,宗室戶籍不僅不需要承擔國家賦稅徭役,而且還有許多司法方面的特權,他們如果犯罪,當地官府不允許直接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