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下休耕輪作制度(第2頁)
以人口最密集、商品經濟最發達的低地地區今荷蘭、比利時為例,一個典型的莊園運作模式是
第一年:
春播地A種蕎麥。
秋播地B種黑麥。
休耕地C種牧草低地一般是苜蓿,法國是驢喜豆,西班牙是紫花苜蓿,注意,這都是豆科牧草,有根瘤菌固氮,能從大氣中吸收氮元素,固定到農田裡,增加養分。
第二年:
A種豆子有根瘤菌。
B種牧草,莊園主規定第一年種植黑麥留下的茬要翻耕後留在地裡,然後在此基礎上種牧草或蕪菁,主要是餵養牲畜,但有時候也會不收穫牧草,選擇將其翻耕入泥土中,作為綠肥留在地裡。
C種小麥。
從兩年的對比來看,第一年C是休耕地,第二年B才是休耕地;第一年B是秋播地,第二年C變成了秋播地
第三年:
繼續輪耕。
這裡額外提一句,為什麼歐洲人喜歡換著種農作物呢?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病蟲害。有些害蟲往往是針對特定農作物的,換著種能提高產量,減少損失。
另外,穀物無法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會帶來繁重的鋤草工作,乾脆輪種牧草得了,有些品種的豆科牧草,往往能建立對雜草的優勢這個我不太懂,歡迎有識之士科普。
可能你們也看到了,在主糧之外,歐洲人一定要拿三分之一的土地種牧草飼料,寧可犧牲這部分糧食產量也要這麼做。
為什麼?其實是為了養大量牲畜。
為什麼要養大量牲畜?這個我也搞不懂了,哈哈,可能跟文化、傳統有關吧。
當然,養大量牲畜也不是壞事,效率也不低。
牲畜可以積聚肥料,比人能拉多了。
首先,建一個牲畜欄,把牲畜養在裡面,可能會分類別關起來,這個我不太清楚。
其次,牲畜直接在牲畜欄裡撒尿、拉屎。人們往糞尿上添加沙土和泥炭好像也是一種肥料以吸收液態糞肥。
第三,定期把這些沙土、泥炭、糞便清理出來,堆熟之後肥田,給種植糧食的地塊增加養分。據歐洲人發現,有些經濟作物特別喜歡這些肥料,長勢良好,比種主糧長得還快。
第四,餵養牲畜的飼料就是休耕地上種植的苜蓿、驢喜豆之類。收割回來餵養,有時候會晾乾一部分用作冬季飼料。
冬季飼料肯定是不足的,因此歐洲人有深秋殺牲畜的傳統。而殺牲畜,需要大量香料醃製,這也是歐洲大航海時代香料需求激增的主要原因人們富起來了,吃肉的人多了,西班牙、葡萄牙的醃製火腿銷量激增,連帶著香料需求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