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墨 作品

第515章 一場小吃的交流(第2頁)

 言罷,馮正明揭開他之前給龍昆保和江成哲撈白蘿蔔的小砂鍋,從裡面撈出了他早有準備的把子肉。

 “我自己開了一家乾飯鋪,是專門賣把子肉的,今天大家都拿出各地的特色小吃來分享,我就厚著臉皮拿出我鋪子裡的把子肉,分享給大家嚐嚐。”

 馮正明拿出把子肉,讓魯菜廚師們頓時覺得還真是挺合適的。

 接下來,各地廚師們相互之間,也都是交換了各自拿過來的特色小吃。

 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很快讓廚師們品嚐到各地口味上區別。

 具有特色的小吃,不像是廚師們比賽中做的菜,可能很多時候未必能體現各地口味上的偏好。

 小吃更能夠體現出,各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口味偏好。

 通過品嚐各地各具特色的小吃,馮正明算是親身感受了一把吃遍全國的感覺。

 尤其是來自維族和蒙族廚師,他們帶來的獨特牛羊肉,口味上是非常獨特。

 像是維族廚師做的手抓飯,吃起來真是肉香味十足,而且米飯有著相當濃郁的蔬菜甜味,很好化解羊肉本身的油膩。

 蒙族廚師做的牛羊肉,同樣是很具有特點。

 吃起來彷彿能領略到那種放牧草原的狀況感覺。

 吃完了肉,再嘗一嘗徽菜廚師拿來的徽式雙冬頓時消減肉的油膩,搭配上一碗甜酒釀更是非常舒服。

 品嚐過各地各具特色的美食,馮正明也從其中獲得一些靈感。

 他立刻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更好融合各地的特色。

 實際上關鍵還是在味道上。

 看似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偏好。

 可實際上,各地美食中,最關鍵的味道始終是咸和甜。

 只是咸和甜味道上的比例在各地會有一些偏差。

 一道菜鹹多一分可能就會讓人覺得重口。

 若是甜多一分可能吃起來又會膩口。

 所以無論是什麼菜,在烹飪的過程中,都必須要平衡鹹口和甜口。

 在定住鹹甜兩種最基礎的味道後,再加入其他的一些味道。

 當然加入其中最多的味道,可能是酸和辣。

 或許會有人覺得,辣不能算是一種味道。

 但辣很多時候又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辣之外,還有很多時候可能會被人忽略的味道。

 這個味道就是酸。

 酸這個味道比較特別。

 可能在某些特別的菜中,酸會作為很重要的主角。

 但在大部分的菜裡,酸都是一個配角。

 或者說,酸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味道。

 也是在配角中,很容易會被人忽略的味道。

 可是很多的菜,酸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味道。

 一些菜在加入酸後,會讓整道菜味型上發生變化,甚至是讓整道菜變得更美味。

 當然酸這個味道的把控也要比鹹甜要更加難一些。

 如果一道菜不是以酸為主,若是加入了比較多的酸味,那麼整道菜都可能會被酸味的加入給毀掉。

 可是如果把酸的加入運用好,會給一道菜增添不小的色採。

 比如魯菜的很多菜,會有一個烹醋的過程,烹醋實際上就是向菜里加入酸。

 但是這個酸口又不能夠特別的明顯。

 可如果缺少了烹醋這一步,可能出來的菜又是另一種滋味。

 參賽廚師們在一起交換各自用邊角料做的小吃。

 品嚐各地不同小吃美食的滋味。

 同時也在相互進行一些交流。

 聊著不同地方對廚藝的一些獨特理解。

 這一刻,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地域的區分。

 大家很多時候會把各自理解的烹飪,毫無保留的說出來。

 也會相互指點出對方烹飪上的一些不足之處。

 儘管明天大家都將會是全國大賽上的對手。

 可是在今天,大家還是願意相互分享和交流。

 這也是賽事方所希望看到的情景。

 全國大賽名義上是提供一個舞臺,讓全國各地優秀的廚師進行廚藝上的比賽。

 可真正發起全國烹飪大賽的初衷,更多是希望各地的廚師匯聚在一起,能夠開誠佈公的相互進行交流。

 江成哲和馮正明交流的時候,他同樣是感覺到今天自己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