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義務兵和田產稅(第2頁)
只是戶部擔心這樣遼餉徵收得會更少,有些人會利用服役免遼餉的規定,逃避繳納遼餉。
對於這點,朱由檢道:
“戶部和兵部加強對這件事的監管,只要在朝廷承認的正規軍中服役,該免的遼餉就要免。”
“朝廷徵收遼餉的目的,就是平定遼東叛亂。”
“他們當兵服役,是更直接的出力。”
“朕希望早日平定建虜,免去遼餉這個加在民眾身上的負擔。”
這番話可謂語重心長,因為他不止一次提出,要免去遼餉加派。
群臣見皇帝真的開始免遼餉,不管心裡怎麼想,都要稱讚一二——
即使皇帝是為了推行義務兵役制,只給服役的義務兵減免遼餉,他們也必須承認,當今皇帝不貪財,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的人。
有了這個政策後,如果真有人家交不起遼餉,那就可以去當兵,當義務兵服役。
這個政策,也因此在朝堂上得到通過。朱由檢在當前的兵役制度上,終於撬開了一點口子——
義務兵這個概念,正式登上舞臺。
雖然距離全面義務兵役制還有很長距離,但是朱由檢卻有耐心。
他首先需要義務兵被人接受,然後再推行義務兵役制。
這樣在以後真的遇到危機時,他就有可能向所有適齡人員徵兵,進行全面動員。
大明的戰爭潛力,會得到前所未有地釋放,戰勝一切危機。
而且,當兵服役能夠獲得選舉權、還有可能成為軍官獲得被選舉權,這會提高將士在民間的認可度,提高軍人在社會上的地位。
人們會逐漸習慣有人當兵,不再把兵役視為洪水猛獸,甚至會當做一種提高身份的道路。
不過這些都是遠景,朱由檢現在的要求是,武官或有服役經歷的議員,至少達到一成五。
其他議員也要嚴查納稅情況,尤其是遼餉加派。
既然他們不願服役,繳納遼餉就不能少。朝廷需要餉銀,給打仗的士兵發餉。
在經過這個插曲後,朱由檢正式認可了,劉宗周提出的以天津區為試點的提議。
至於另一個試點,劉宗周等人打算放在滄州。
這個作為陝西災民目的地的地方,如今急需要加強管理,設立城區三署。
所以劉宗周提議,把滄州改為滄州區。並且在河間府增設一位同知,在滄州建立行署。
對於這點,朱由檢滿口答應。
河間府有兩個州、十六個縣,對於這樣的大府,朱由檢原本是打算拆分的。
但是在有了行署制度後,他決定把河間府的兩個知州改為同知,建立行署分掌一塊地域。
所以河間府除了把靜海縣劃入順天府外,不用繼續。臨近它的保定府和真定府,卻需要拆分一下。
因為保定府有三州十七縣,真定府有五州二十七縣,轄區都實在太大了,幾乎能趕上順天府。
朱由檢把保定府南部和真定府東部拆出來建立冀州府,與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一起,作為北直隸中部的四個府。
這樣拆分之後,保定府仍舊增設了兩個同知、真定府增設了三個,可見兩府州縣之多、管轄地域之廣。
再往南的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地方都不怎麼大,只有九到十個縣,州也只有大名府的開州。
朱由檢只是把開州知州轉為大名府同知,就解決了三府的撤銷州級。
整個北直隸的州改府縣工作,就這樣宣告完成。
(北直隸十府示意圖)
不過這還沒完,專督河道侍郎李從心指出,應該把彰德府劃入北直隸:
“彰德府古稱鄴城、又曾稱為相州。”
“這裡古時屬於冀州,本朝趙王也被冊封在那裡。”
“而且漳水等河流屬於海河水系,若要整治海河,離不開整治漳水。”
西門豹治鄴就曾整治漳水,這點朱由檢是知道的。
彰德府這個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也確實屬於河北。
但是劃歸河南也未嘗不可,畢竟西門豹是魏國人,當時鄴城屬於魏國。
後世彰德府城所在的安陽等地,也是屬於河南。
朱由檢對調整省級區劃更加慎重,仔細詢問群臣道:
“既如李卿所言,彰德府為何劃歸河南?”
“有誰能說清楚嗎?”
精通地理的楊嗣昌道:
“彰德府劃歸河南,是太祖年間的事情。”
“太祖以南統北,彰德府深入趙地,西臨山西,東靠大名府。”
“只要掌握彰德府,就能向西進入山西,向東進入大名府、進而東入山東。”
“故而太祖把這塊地方劃入河南,和衛輝府、懷慶府並稱豫北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