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552章 只要朝鮮有人戰鬥(第2頁)
洪承疇作為這個策略的實施者,對此可以說是極為樂見的。因為朝鮮戰場的地位在提高,他有機會立下更大的功勳。
至於這對朝鮮會帶來多少破壞,又會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犧牲,他心裡其實是不怎麼在意的——
別說死的都是朝鮮人,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會被他毫不猶豫地扔上前線去。
他只是擔心朝鮮士兵不中用,拖累自己難以立下功勳。
但是周遇吉的話,讓他認識到大明不可能派出多少士兵。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只能作為教導隊和督戰隊。
如果他想在平定建虜中立下更大功勳的話,還得依靠朝鮮人。
這讓他認真思索朝鮮士兵適合做什麼,如何能讓他們充分發揮戰力:
“朝鮮人以前擅長弓箭,倭亂之後又學會了火銃。”
“這些人最是適合作為火銃手,或者運送輜重做輔兵。”
“騎兵、車兵、偵察兵這些兵種,都需要大明將士。”
做出這個結論,洪承疇強行要求道:
“小曹將軍帶了三百騎兵,正是朝鮮軍隊所需。”
“周將軍務必把他調過來,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聽到這番話,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繼續抵抗,恐怕會惹得洪承疇不快,對自己以後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營三百勇士,是陛下派來保衛朝鮮君臣的,堅定他們抗擊建虜的決心。”
“如果洪帥能勸朝鮮君臣另選地方做陪都,末將可讓曹將軍率一半人過去。”
洪承疇聞言奇道:
“江華島那裡不行嗎?上次丁卯胡亂朝鮮君臣就躲到了那裡。”
“還有南漢山城,也是朝鮮國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搖了搖頭,否定道:
“這兩個地方都不行!”
“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海峽寬度只有一千米。”
“別說冬天可能結冰,就是不結冰用舢舨都能划過去。”
“上次朝鮮君臣在江華島能躲過去,是因為建虜根本沒有打到漢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繼續往南,攻破漢城和江華島也不是不可能。”
說著自己的判斷,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圖,讓洪承疇觀看。 這是他來到朝鮮後帶著參謀人員繪製的,洪承疇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說江華島不行的原因。
實在是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了,海峽的寬度甚至比不上漢江寬。
建虜能夠渡過一二里寬的鴨綠江,渡過二里寬的海峽也沒什麼難度。
朝鮮君臣覺得江華島安全,實是自欺欺人。
至於南漢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幾十年前,南漢山城可稱得上安穩,是一塊易守難攻的寶地。”
“但是在有了紅衣大炮後,這種傳統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謂不堪一擊。”
“只有新式的稜堡,才能靠低矮厚實的城牆防禦炮擊。”
京西的稜堡攻防戰舉行了半年多時間,稜堡和傳統城牆的優劣,京城的將領基本上已經盡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謂的南漢山城,就覺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來。
洪承疇聽著周遇吉的判斷,雖然不知是不是對。但他認為朝鮮君臣跑到島上,總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還有地方可逃,不至於在城池中被困死。
這讓他看著江華島南面的永宗島,詢問周遇吉道:
“周將軍的意思,是以永宗島為陪都,在上面修築城池?”
“這個島距離陸地也沒多寬,能夠防住建虜嗎?”
“我聽說覺華島距離陸地十多里,都被建虜趁著結冰攻下了。”
“這個島距離陸地只有七八里,和覺華島一樣危險。”
周遇吉對此打探過,向洪承疇解釋道:
“覺華島那邊是太冷,冬天冰層厚實。”
“永宗島這邊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結冰,也不適合騎兵衝擊。”
“即便冬季天氣極寒、建虜順著冰層攻過去,御營也能護著朝鮮君臣上船,南下山東暫避。”
這是他遵循皇帝的命令,提出來的策略。
皇帝對朝鮮君臣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讓他們投靠建虜。
至於這對朝鮮會帶來多少破壞,又會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犧牲,他心裡其實是不怎麼在意的——
別說死的都是朝鮮人,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會被他毫不猶豫地扔上前線去。
他只是擔心朝鮮士兵不中用,拖累自己難以立下功勳。
但是周遇吉的話,讓他認識到大明不可能派出多少士兵。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只能作為教導隊和督戰隊。
如果他想在平定建虜中立下更大功勳的話,還得依靠朝鮮人。
這讓他認真思索朝鮮士兵適合做什麼,如何能讓他們充分發揮戰力:
“朝鮮人以前擅長弓箭,倭亂之後又學會了火銃。”
“這些人最是適合作為火銃手,或者運送輜重做輔兵。”
“騎兵、車兵、偵察兵這些兵種,都需要大明將士。”
做出這個結論,洪承疇強行要求道:
“小曹將軍帶了三百騎兵,正是朝鮮軍隊所需。”
“周將軍務必把他調過來,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聽到這番話,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繼續抵抗,恐怕會惹得洪承疇不快,對自己以後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營三百勇士,是陛下派來保衛朝鮮君臣的,堅定他們抗擊建虜的決心。”
“如果洪帥能勸朝鮮君臣另選地方做陪都,末將可讓曹將軍率一半人過去。”
洪承疇聞言奇道:
“江華島那裡不行嗎?上次丁卯胡亂朝鮮君臣就躲到了那裡。”
“還有南漢山城,也是朝鮮國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搖了搖頭,否定道:
“這兩個地方都不行!”
“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海峽寬度只有一千米。”
“別說冬天可能結冰,就是不結冰用舢舨都能划過去。”
“上次朝鮮君臣在江華島能躲過去,是因為建虜根本沒有打到漢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繼續往南,攻破漢城和江華島也不是不可能。”
說著自己的判斷,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圖,讓洪承疇觀看。 這是他來到朝鮮後帶著參謀人員繪製的,洪承疇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說江華島不行的原因。
實在是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了,海峽的寬度甚至比不上漢江寬。
建虜能夠渡過一二里寬的鴨綠江,渡過二里寬的海峽也沒什麼難度。
朝鮮君臣覺得江華島安全,實是自欺欺人。
至於南漢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幾十年前,南漢山城可稱得上安穩,是一塊易守難攻的寶地。”
“但是在有了紅衣大炮後,這種傳統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謂不堪一擊。”
“只有新式的稜堡,才能靠低矮厚實的城牆防禦炮擊。”
京西的稜堡攻防戰舉行了半年多時間,稜堡和傳統城牆的優劣,京城的將領基本上已經盡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謂的南漢山城,就覺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來。
洪承疇聽著周遇吉的判斷,雖然不知是不是對。但他認為朝鮮君臣跑到島上,總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還有地方可逃,不至於在城池中被困死。
這讓他看著江華島南面的永宗島,詢問周遇吉道:
“周將軍的意思,是以永宗島為陪都,在上面修築城池?”
“這個島距離陸地也沒多寬,能夠防住建虜嗎?”
“我聽說覺華島距離陸地十多里,都被建虜趁著結冰攻下了。”
“這個島距離陸地只有七八里,和覺華島一樣危險。”
周遇吉對此打探過,向洪承疇解釋道:
“覺華島那邊是太冷,冬天冰層厚實。”
“永宗島這邊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結冰,也不適合騎兵衝擊。”
“即便冬季天氣極寒、建虜順著冰層攻過去,御營也能護著朝鮮君臣上船,南下山東暫避。”
這是他遵循皇帝的命令,提出來的策略。
皇帝對朝鮮君臣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讓他們投靠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