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589章 人力軌道車
證券市場除了股票之外,最大頭的就是債券。
大明以前發行過類似債券的東西,那就是實行開中法時,於正統五年分類的鹽引:
存積鹽引“以所積見鹽,人到即支,謂之存積”,類似後世的“見票即付債券”。
常股鹽引“年終挨次給守支客商,謂之常股”,可以看做“不定期支付債券”。
兩者對大明的財政作用很大,也是成化年間天災不斷卻能四處用兵的原因。
但是經過弘治年間廢除開中法的破壞後,存積、常股之法基本也被廢了。
即使嘉靖年間努力恢復,最終也沒能恢復舊制,無法把鹽引的債券功能發掘出來。
等到袁世振在兩淮實行綱法後,鹽引的債券作用更是可以說完全消失了。
這也是朱由檢對綱法不太感冒,只打算在南方使用的原因。
在北方他直接放開限制,有多少鹽就發多少鹽引。用擴大規模的方式,提高鹽稅收入。
但是債券同樣得發行,他打算在發行股票的同時,發售兩種債券。
第一種就是公路債券,他打算在兩京之間,修建一條公路,並且在公路旁設立驛站和通信站。
這樣能加強兩京之間的聯繫,在冬季運河結冰的時候,仍能夠把物資很方便的運過來。
通信站的設立更能把信息的傳輸速度加快,增強朝廷對南方的控制力。把南方的財稅能夠更方便地運過來,同時把皇室掌握的北方輿論,更快地擴散到南方去。
這是朱由檢把呂圖南派去南京,讓這個親信擔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原因。
不過相比起來,修建兩京公路不是急務,遠不如建虜之亂迫在眉睫。
朱由檢不打算在這上面花費多少錢,他選擇以過路費、通信費、驛站收入為抵押,發行公債修建。
這件事他早已交給太僕寺,讓陳奇瑜勘察路線列出預算。
眼看股票發行的日期臨近,他把陳奇瑜召到養心殿的暖閣裡,詢問道:
“兩京公路的花費計算出來沒有,需要花多少錢?”
“還有收費標準,確定下來沒有?”
陳奇瑜這段時間一直在忙這件事,聞言急忙回道:
“若是按陛下說的最高標準修建,並且不徵集勞役,大約需要三千萬兩銀子。”
“如果標準降低,再用工賑讓災民做工,以三角公路的花費來看,修建兩京公路大約需要三百萬。”
“兩者都耗資巨大,朝廷實難承擔。”
三千萬兩銀子的花費,把朱由檢著實驚到了。因為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以這個數字發行債券,估計天下人會以為朝廷瘋了。這樣的債券也根本不可能賣出去。
所以他問陳奇瑜道:
“兩者間的花費,怎麼差距這麼大?”
“三千萬兩和三百萬兩之間,差距到底在哪裡?”
陳奇瑜聞言回道:
“首先是工錢,用災民只需要管飯就行了,只需要很少的花費。”
“其次是橋樑,可以把難度高的橋暫時不修,用船擺渡過去。”
“最後是車道,可以把八車道降為四車道,像現在的三角公路一樣。”
“甚至不用要求那麼直,用驛道的路線就好,這樣就不用再徵地。”
“最後是竹筋代替鋼筋,用它修築路面。水泥的標準也可以降低,沿途收集草木灰燒製。”
這樣削減下來,公路的成本會大大降低,只需要最高標準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但是朱由檢聽到這番話,幾乎就是無語了。因為他擔心陳奇瑜再說下去,自己設想的簡版混凝土高速公路,變成了鄉村水泥道路。
而且因為水泥、混凝土配方遠不如後世的原因,連村村通的水泥路標準都達不到。走的車輛多了,就會容易損壞。
水泥路被瀝青路取代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修補不方便。如果路修好了經常補,那還怎麼用下去?
陳奇瑜也有這個擔心,所以太僕寺勘察路線估計預算之後,就覺得修築公路不可行。他向皇帝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