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教師和教材規範(第3頁)
孫奇逢眼睛一亮,感覺這是個讓《教育報》快速打開局面的好辦法。畢竟教材的地位,學過《朱子集註》的都知道。
那些好名的士子,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更別說還有稿費可拿,可以分享利益。
不過科舉的教材,已經由朱熹等人確定。能夠修改編撰的,是劉宗周、錢謙益那樣的泰斗。
史學教材更是由新設的翰林院國史館編撰,不讓人隨便插手。
數算教材朱由檢已經打算自己編,禮法關係到重製禮樂,能在《教育報》制定的教材,只留下了文學。
朱由檢想到後世有名的《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書籍,讓孫奇逢組織人編撰古文和古詩詞選集。
這些東西對科舉也不是必學,卻可以作為選修課,提高文學素養。
孫奇逢聽到這些,說道:
“《古文選集》一時難以編成,臣以為荊川唐先生的《文編》,可以暫時替代。”
“此書集取由周迄宋之文,分體排纂,《古文選集》可以此為基編撰。”
荊川唐先生就是唐順之,朱由檢知道這個人。錢謙益的“由經術以達於世務”,就是在給唐順之的外孫白紹光寫書信時提出的。
此人文武全才,不但在學術上成就非凡,他創立的鴛鴦伍,更是成了戚繼光鴛鴦陣的來源。
瞭解到唐順之還編撰出《文編》後,朱由檢道:
“可以此書框架為基礎,對其中文章增刪。”
“旁的不說,荀子《勸學》、莊子《逍遙遊》、諸葛亮《出師表》、王勃《滕王閣序》、韓愈《師說》、范仲淹《岳陽樓記》這樣的文章都要入選。”
“本朝的《送東陽馬生序》《核舟記》等文章,也都要選進去。”
“所選文章總數,最好不要超過三百篇。”
孫奇逢連連點頭,決定按皇帝所說,在《教育報》上刊登這些文章,並且進行評析。結合讀者意見,決定是否入選。
還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學教材,他也答應按照皇帝的要求,根據拼音和規範字表,對其增補修繕。
大明的各種教材,自此更加規範。
禮部教育司還成立了教材廳,專門審核教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