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完成任務的第一個提示(第3頁)
這種通過調整其他色彩,營造豐富色階的方法,讓馬老師非常佩服。
他明白了姜哲的想法。
把暗部處理的相對透明,也讓畫面整體色調變得明快。
這種技法好接近在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畫家的方法,但又有差異。
他見姜哲只畫不講,便主動幫姜哲,對學生們進行講解。
“……姜哲的用筆技法,非常放鬆,有印象派畫家的影子,近看朦朧概括,放遠看,形體結構、質感很真實,甚至有一種雕塑般的質感,這就是油畫的語言,也是他的處理技巧。
寫生受時間限制,不能畫的太畫膩,但是要求表達精準,畫面要達到和諧。
姜哲在處理造型與色彩時,發揮了材質表現力,把一瞬的感受,展現出來。
這需要把感受與繪畫技能融合,特別要有自己的主觀情感表達。
繪畫作品能打動觀眾,來自於畫家的筆下的藝術感染力。
當然,如果你們想看到畫家技巧的精妙,必須看原作,最好能看到創作過程,才能看明白一些細節只看畫冊與印刷品,完全不能體會到繪畫語言的魅力。
所以,我們請姜哲來為大家做示範。”
馬老師對姜哲的這幅寫生作品越來越滿意,有些得意的告訴眾人,自己請姜哲做交流示範,是多麼正確。
這時姜哲開始調整,收尾。
馬老師停止講解,回到原本的位置。
他注意自己的一位同事也來了,就笑著點頭示意。
他的同事小聲說道:“我在樓上看到有人寫生,就下來看看,沒想到,年輕人畫的真不錯。名不虛傳。”
馬老師點頭:“姜哲不止能畫好肖像,創作的風景畫也很好。說明他已經在建立自己的繪畫語言。”
他的同事表示贊同:“畫家真正能夠立身的東西,是自己的繪畫語言。”
姜哲審視畫面效果,果斷的停筆。
低頭看看手錶,大約用了一個小時,算上準備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
他自我評價,創作這幅畫的時間並不長,大膽的突破現實的限制,對一些景物位置進行挪移,並且改變部分原有色彩,塑造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美景。
馬老師讓姜哲說說創作心得。
姜哲謙虛,請馬老師點評。
馬老師看到姜哲確實不太想說,就開口做點評:“水池,倒影,樹木,草地,行人,這些最常見的元素,可能大家都熟悉的視若無睹了。
但是,姜哲能把這些元素重新營造,還能讓人感覺身臨其境,整體色調清澈,瑩潤,襯托校園美景的韻味。
大家要注意,觀察欣賞作品,要用感性的方式去感受畫作,然後理性分析方法……”
馬老師結合姜哲的作品,講出許多道理。
講解完畢,他再次向姜哲表示感謝。
觀眾們送上掌聲。
姜哲回應的時候,聽到系統的提示音。寫生完成,請前往下一處景觀。
他悄悄鬆了一口氣,完成任務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