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老刀 作品

第324章 推廣新機型(第3頁)

 伊留申面臨著獨特的問題——其主打產品伊爾76的生產線位於烏克斯坦的塔什干,而非俄易斯境內。 

 這種情況下,他們急需找到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特別是在華夏這個重要市場上。 

 於是,洛茲科開始構思一個既能展現公司實力,又能巧妙避開當前困境的新策略。 

 曾經,當大家還是一個國家的時候,研發工作集中在莫思可,而塔什干負責製造,這樣的安排有助於推動偏遠地區的工業發展。 

 然而,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變化。 

 蘇連解體後,中亞各國的經濟狀況遠不如俄易斯,如果繼續讓塔什干的工廠閒置下去,不出幾年,生產新型伊爾-76運輸機的能力可能就會徹底喪失。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早些時候,烏克斯坦與北約簽訂了《單獨夥伴關係計劃》,這使得莫思可方面感到不安。 

 因此,為了確保生產能力,伊留申公司決定在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航星sp工廠建立新的伊爾-76裝配線,並遷移塔什干的技術工人。 

 這一轉移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大量資金。最理想的方案是找到一位大客戶,購買十幾架或更多的新伊爾-76。 

 這樣做既能維持塔什干工人的就業,也能為新生產線的建設籌集必要的資金。 

 但有一個難題:伊爾-76實在是太成功了。 

 作為一款戰略運輸機,它幾乎具備戰術運輸機的低起降要求,甚至可以在未鋪設的跑道上操作。 

 這意味著它擁有C-141級別的載重能力和C-130的使用靈活性及成本效益。 

 正因為如此,伊爾-76總計生產了超過850架,這個數量超過了全球所有其他戰略運輸機型號的總和。 

 如今,俄易斯空軍不再需要這麼多的戰略運輸機,所以伊留申研發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其實是過去的自己——那些在1991年之前生產的飛機。 

 要突破這一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推廣新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