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定型至關重要(第2頁)
杜亦熵對這個回答感到意外,尤其是關於讓渦扇10追趕殲10設計定型的想法,他追問具體的計劃。
許寧沉思片刻後說道:“目前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還達不到大推力渦扇的要求,所以回盛京後,我的重點會放在改進渦噴14上。
此外,我們將在生產過程中積累經驗,並提升我對航空動力的理解,為太行項目做準備。”
“完成殲7f的發動機匹配後,我會參與十號工程的首飛準備工作。
同時,我也構思了一套主動的發動機喘振預測和抑制系統,正好可以藉此機會測試其可行性。”
杜亦熵聽後鬆了一口氣,他看到的是一個對自己和國家航空工業水平保持清醒認識的學生。
最終雙方同意按照許寧的計劃推進,而611所也迅速將此計劃上報審批,儘管是年末忙碌之時,該項目卻一路綠燈,快速通過。
當許寧再次返回盛京時,一名曾參與殲7f設計的611所工程師已隨行加入。
許寧在完成八三工程試飛基地的最後幾項任務後,直接前往了606研究所,這裡負責渦噴14發動機的性能調整。
對於殲7f這款更輕、更小且採用單發設計的戰鬥機來說,它需要的是一個穩定可靠、壽命長的動力系統,而不是單純的高推力。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606所研發出了渦噴14b型號。
新版本通過降低渦輪前溫度,雖然犧牲了一點推力,但顯著降低了故障率,並將首次翻修週期從150小時延長到了250小時。
同時,配套發電機的功率也從小幅提升到了20千瓦,以支持kjL7雷達和其他子系統的電力需求。
原來的殲8c發動機則被命名為渦噴14a。
改進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即便總設計師閻偉忠已經轉向了其他項目,崑崙發動機團隊依然憑藉許寧先前留下的寶貴經驗完成了這次升級。
當許寧檢查渦噴14b的設計時,他感到十分滿意,認為這次微調是一次不小的勝利。
不久後,他就得知410廠已經開始生產渦噴14b的原型機,如果一切順利,年後就會送往蓉城進行裝機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