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五代十國
如果你和蕭處楠穿越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你們可能會遇到以下一些有趣的歷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1. **政權更迭**: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你們可能會見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政權的興衰更替。
2. **地方割據**:你們可能會遇到像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荊南)、楚、南唐、北漢等割據政權,每個政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3. **經濟中心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逐漸超越北方,你們可能會在江南地區發現繁榮的市場和活躍的商業。
4. **農業發展**:在南方,你們可能會參與到興修水利、農桑等活動中,體驗當時的農業生產。
5. **手工業和商業**:五代十國時期,手工業如紡織、造紙、製茶、曬煮鹽等生產有所發展,商業也十分興盛,你們可以嘗試參與當時的手工業生產或商業活動。
6. **文化交流**:你們可能會遇到來自不同地區的文化人士,如詩人、畫家、書法家等,體驗當時的文化氛圍。
7. **法律制度**:五代十國時期的法律制度逐漸演變,你們可能會對當時的法律制度感到好奇,尤其是刑罰的變化。
8. **陶瓷藝術**:五代時期的陶瓷藝術非常發達,你們有機會親眼看到精美的瓷器製作,甚至親手嘗試製作。
9. **文學作品**:五代十國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你們可能會讀到馮延巳、李煜等著名詞人的作品,感受當時的文學魅力。
10. **社會生活**:你們可能會體驗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包括服飾、飲食、居住、交通等方面的變化。
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戰亂頻繁,但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變革和文化多樣性的時期。
【注:摘自百度百科: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28]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1])的合稱 [30]。
唐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建立後梁,定都開封府,佔有中國北方大部地區,五代開始。此後相繼出現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四個朝代。這五個定都於中原地區的政權,被合稱為“五代”。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禪讓,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楊吳、桀燕等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荊南(南平)、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34]。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據政權,至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滅亡,十國宣告結束。 [51]
五代時期,中原王朝不斷更迭,政治形勢極不穩定,社會生產基本陷於停滯。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社會生產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尤以長江下游的吳、南唐以及吳越比較顯著 [54]。此外,五代十國時期,定難軍(西夏前身)割據性增強,靜海軍(交趾)開始脫離中央統治,這對後來的歷史也有重要影響 [65]。
相關星圖
查看更多
五代
共5個詞條60.3萬閱讀
後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唐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溫,唐帝賜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禪讓,稱帝建國,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後梁先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後遷都洛陽。梁太祖朱晃原為黃巢部將,助黃巢攻佔兩京,後因黃巢將敗,投降唐朝,被封為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今河南開封),於文德元年(888年)滅強敵秦宗權,佔據中原,而後又東征山東諸地,稱霸中原。於天佑元年(904年)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後弒殺唐昭宗,控制中央。最終於天佑四年(907年)四月受唐哀帝禪讓而即位,建立後梁。朱晃最後在乾化二年(912年)六月被次子朱友珪所殺,朱友珪隨即又被弟弟朱友貞推翻,後梁經此內亂日趨沒落,最終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亡於宿敵唐莊宗李存勖之手。後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北部約以黃河為界,東至大海,南抵秦嶺淮河,西至關中,但疆界不穩,戰亂頻繁。概述圖片來源:《中國古代史地圖集》
後唐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乾寧三年(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並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晉王位。天佑二十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同年底,岐王李茂貞稱臣;同光三年(925年)滅前蜀王衍;天成三年(928年)南平高從誨稱臣複稱藩鎮;長興元年(930年)南楚馬希聲稱臣複稱藩鎮;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後晉,後唐滅亡。後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著中國北方地區,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包括幽雲十六州,南越江漢。925年至933年,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後唐正朔。930年,後唐控制國土到達極盛;有今豫、魯、晉、冀、湘、渝諸省,陝、川、鄂之大部,寧、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蘇、皖淮北等地。後唐同時也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後人雲:“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概述圖片來源:《中國古代史地圖集》
後晉
後晉(936年—947年),是五代第三個政權,從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天顯十一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冊封為帝,到契丹於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共11年,初定都洛陽,後遷都開封。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不久攻入洛陽,滅後唐,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這也為後來後晉的滅亡埋下了隱患。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天福九年(944年,契丹會同七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開運二年(945年,契丹會同八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打敗契丹。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後晉主力喪失,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晉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概述圖片來源:《中國古代史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