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購一個品牌(第2頁)
不僅針對香江電影人,也針對內地電影人,一視同仁。
至於私底下怎麼勾心鬥角,劉周管不著,也不想管,這也是職場。
剛開始雙方都是涇渭分明,衝突也是偶有發生,但是見到公司處事嚴厲且公正之後,也漸漸少了一些小心思。
隨著這幾年的合作,雙方也已經開始漸漸融合,相互學習。
香江電影人有獨到之處,內地電影人也不是一無是處,有些方面同樣是內地電影人更勝一籌。
所以在相互印證學習下,嘉禾旗下的幕後人員的水平獲得了整體的提高。
現在嘉禾已經有可以同時製作三部大片的能力,這一點就是中影也不如,其他影視公司就更不要多說了。
嘉禾作為民營第一的影視公司,不僅是硬實力強,軟實力也同樣冠絕同行。
不過讓張昭有些想罵孃的是,經常有其他公司的人來撬嘉禾牆角。
這些幕後人才不像嘉禾籤的明星人數那麼少,嘉禾對他們的吸引力也不像明星那麼大。
所以面對外面的高薪誘惑,也是有不少人選擇離開的。
對此張昭也沒有好辦法,不過經過這幾年香江電影人和內地電影人的相互學習,嘉禾也摸索出一套培養幕後人才的體系。
雖然有不少人被挖走,但是同樣還有源源不斷的人頂上來,甚至這樣還增加了活力,節約了成本。
這讓張昭感到頗為的驚喜,之後越發地看重幕後梯隊人才的培養。
嘉禾的這些措施,也讓更多的香江電影人有工開,有用武之地。
港片是不可能一下子消亡的,要想讓港片融入內地影壇,只能慢慢來。
香江電影金像獎的改制只是第一步,隨著改制後的金像獎影響力越來越大之後,今後就該叫華夏電影金像獎。
現在嘉禾一直從香江往內地輸送電影人才,也是讓香江電影融入內地影壇的一種措施。
等老一輩的幕後電影人退休,其他大部分幕後人才也都已經融入內地,香江電影就算還有那幾個老而彌堅的香江明星,港片也會慢慢變得不那麼純粹。
其實就在這一過程中,嘉禾也在不知不覺中將影響力擴散了出去。
再加上嘉禾之前的底蘊,現在嘉禾在香江的影響力已經不遜於英皇了。
英皇的楊老闆對此也心知肚明,如果說是以前香江電影還處於巔峰,利益巨大的時候,那他肯定會和嘉禾爭上一爭。
但現在香江電影那點價值,根本沒有爭的必要,內地才是掙大錢的地方。
而在內地,現在英皇一定程度上是要仰仗嘉禾的,不知不覺間,英皇和嘉禾兩家公司的角色地位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對此楊老闆也沒有覺得不爽什麼的,劉周也不是那種比較霸道的人,對於合作伙伴,劉週一直表現得很有誠意。
所以嘉禾和英皇兩家公司一直保持著比較緊密的關係,劉周和楊老闆之間的私交也一直不錯。
之前劉周在內地也幫過楊老闆不少忙,在香江楊老闆同樣給劉周提供過不少幫助,所以在有來有回之間,雙方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
現在劉周要了解的香江本土服裝品牌,楊老闆因為旗下業務和時尚圈有不小的交集,所以還是知道一些情況的。
“劉總,你怎麼突然對服裝感興趣了?”楊老闆有些好奇地問道。
“你不覺得品牌服裝和娛樂產業也有很緊密的聯繫嗎?”
“這我知道,你該不會是想要收購一家服裝品牌吧?”
“有什麼不可以嗎?”
聽到劉周這話,楊老闆心裡不由一驚,沒想到劉周居然真的有這樣的想法。
品牌服裝雖然和娛樂圈有比較多的交集,但更多的是奢侈品牌,香江可沒有奢侈品牌。
而且服裝行業和娛樂行業聯繫雖多,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運營一家品牌服飾和運營一家影視公司也是完全不同的。
楊老闆有點搞不懂劉周的想法了。
“沒有什麼不可以,只是有些意外,也有些疑惑。”
“楊總,你不會覺得我錢多的沒處花,因為興趣搞跨界吧?”劉周笑著說道,“不過你還別說,我現在是真有錢沒處花。”